“樁腳”左右選情‧馬亦難免俗


(台灣)馬英九上月底到綠營大票倉宜蘭縣拜訪與綠營關係深厚的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媒體解讀為“拔樁”。陳永興前晚在綠營造勢晚會表示:“不可能馬總統來,就改變我!”他強調:“我只聽上帝的話,什麼人來都沒用,我是正綠色。”

傳統上的“樁腳”,就是選舉中能驅動選票流向的指標人物。在台灣的各類選舉中,愈基層的選舉,樁腳影響力愈大;層級高的選舉,樁腳的效用多少有些遞減。儘管如此,今次大選中的候選人紛紛向大樁腳示好。馬英九明知曾在謝長廷任高雄市長時、任市衛生局長的陳永興醫師立場談獨親綠,仍刻意走訪。相較宋楚瑜走訪澎湖大樁腳,對方卻連忙走避而撲空,馬的境遇算好了。

影響集體投票取向

樁腳在城市屬於利益團體,選舉中發揮集體性投票取向,以左右公共政策走向。如旅遊業公會大張旗鼓挺馬,主因也是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利好旅遊業。農村中的樁腳奠基於宗親族長,像台東縣這類幅員廣、人口少(約23萬)的縣市,樁腳靠口耳相傳,在基層選舉往往能建奇功。

國民黨過去擅長組織戰,地方黨部旗下的“民眾服務社”往往與地方勢力結合,樁腳密佈,並藉此牢牢掌握基層選舉;但後來逐步演化,從兩蔣時代“恩庇侍從體制”豢養地方派系;到李登輝時期與派系“共生”,衍生出黑金政治。

憑藉選舉掌握政權,候選人被迫要向樁腳代表的勢力低頭,才能拿到選票,令派系生態衍生錢、權共生、利益與共的局面。馬英九意識到必須和派系切割,他一度重用金溥聰“改變國民黨”,卻被批評為“文宣化和脫地方化”。

馬與派系割蓆
冀打倒黑金

9年前,連任多屆的台北市議員陳進棋被家族世交、大樁腳(里長)陳朝琴僱鎗手殺害,原因是陳朝琴自己想選,陳進棋應允自己不選後會幫他助選,但陳朝琴左盼右盼始終盼不到這一天,才買兇作案。這是地方派系最典型的黑金故事。選舉既牽涉金錢利益,最終用暴力解決就不意外。

既然想和盤根錯結的地方勢力劃清界限,就不得不切除因利益而投效的派系樁腳,馬英九在總統大選中選得這麼辛苦,部份肇因也在於此!(作者:王彥晨)(香港明報)

【台灣大選面面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