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古屋議定書》助保生物多樣性


(日本)聯合國在日本名古屋市的生物多樣性大會,10月29日凌晨終於通過歷史性全球條約《名古屋議定書》(Nagoya Protocol),矢言10年內以“有效迫切”行動遏止破壞自然環境,擴大維護受威脅的森林、珊瑚礁等生態系統。

與會代表認同,當今生物滅絕率是繼恐龍滅絕以來最嚴峻的,故同意為延續生物多樣性建立國際框架,於2020年前控制污染,保護森林、珊瑚礁,維護受保育土地和水資源,與管理可持續發展漁業,包括把保育土地由現時的13%擴至17%,海洋則由目前的1%激增至10%。

大增保育
規定分享“基因資源”

193個國家代表在大會閉幕前的最後關頭,衝破了貧富國之間爭持的“公平地”分享“基因資源”(genetic resource)利益與知識問題,使《議定書》在確立保育規模之餘,也讓仍保有最多天然環境的發展中國家,可利用當地資源創富。

《議定書》要求,把有助於醫藥研發的植物及微生物等“基因資源”利益,公平還給原產國(尤指發展中國家),防止發達國家企業及研究機構隨意掠奪動植物、使用分配所得的利益,並查處違法利用。它還對國家主權範圍之外的公海等地資源,設立利益分配多邊新框架。

《議定書》在50個國家簽署通過後90天生效。儘管效用受美國等少數國家仍未確認1992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所影響,它又未解決資金、建立分配利益機制等問題,但分析相信貧富國消弭歧異,對聯合國推動環保問題具正面意義,環保組織基本上也歡迎議定書通過,但強調成果與他們的訴求仍有出入。

《名古屋議定書》概要

整體任務:

2020年前以火速行動遏止生物多樣性流失,壯大生態系統,使之能“持續提供基本服務”。

20項計劃要點:

‧保育全球17%土地和10%海洋;
‧使生態系統更富彈性,包括復原退化生態系統最少15%;
‧把生物多樣性價值,納入國家帳目及地方發展計劃;
‧控制或消滅外來物種入侵;
‧2015年前,所有簽署國要採用“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與行動計劃”;
‧2015年前,使珊瑚礁等生態系統所受的全球暖化、海洋變酸等壓力降至最低。(香港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