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思豪可負擔房屋計劃阻力大


(明報29日訊)白思豪當年競選紐約市長市曾向選民承諾,一旦當選將會努力興建可負擔房屋,其承諾吸引到了選民的關注並最終將他送進市政廳,坐上市長的寶座。

白思豪上任兩年之後,其當年的承諾是否兌現,現在應該是被檢驗的時候。

2015年,紐約市5個區由社區領袖及民選官員組成的社區位會員,均對白思豪提出的區域劃分及房改計劃表示反對,白思豪稱該計劃對其承諾新建8萬套可負擔單位及至2023年保留12萬套單位至關重要。

白思豪的房屋計劃要求所有開發商在興建公寓時留出20%至30%的單位作為可負擔公寓,可負擔的定義是一個三口之家年收入最多為6萬2150元。

作為交換,白思豪允許對於整個社區進行重新規劃,以准許開發商新建的樓宇高於及大於周邊的樓宇。

社區領袖批評該房屋計劃對於成千上萬戶年收入遠遠低於6萬2150元的家庭無法負擔,並稱其區域劃分計劃是對開發商的一種讓步,使得社區無法承受其大規模開發,令房租上漲及強迫低收入居民外遷。

皇后區區長卡茲及布朗士區區長迪亞茲對白思豪的區域重劃及可負擔住房計劃均表示反對,曼哈頓區長布魯爾雖然歡迎市長的住房計劃,但反對其區域重劃改革。

在這種情況下,白思豪被迫為自己的住房改革進行辯護,他在贏得市議會通過其方案時將面臨一場惡戰,因為很多市議員已表示對市長的兩個方案都不支持。

要完成今年的目標,白思豪必須新建8萬套可負擔單位,而且每年還要額外保留1.2萬套。這意味著至今年年底,白思豪必須保留2.4萬套,但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1日,白思豪僅保留1萬8462套。至於新公寓單位,市長必須在年底前興建1.6萬套,但迄今為止,他僅完成1萬1903個單位。

白思豪日前在市府舉行的記者會上稱,他倡導的住房計劃已經步入正軌,並承諾今年的目標到新年能夠實現。他說:「距離年末還有數日,在最後幾天會發生很多事情,屆時幾個交易將會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