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訪港‧官媒代傳媒‧學者斥離譜


  • 唐英年上週直斥有關警察保安違反言論及新聞自由的批評“完全是垃圾”,言論惹起爭議,民主黨多名成員,8月21日到添馬艦新政府總部門前抗議唐的言論,並即場將印有唐英年肖像的紙張撕碎丟入垃圾桶,寓意唐的言論是垃圾。(圖:香港明報)

(香港)政務司長唐英年日前指國家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時,每一場活動都有傳媒採訪的說法,被發現與事實不符,實情是副總理3天行程20個活動,只有半數有安排傳媒採訪,餘下均由政府新聞處拍攝及發放。傳媒學者狠批,唐英年將政府發放資訊與傳媒採訪混為一談,實屬“離譜”,政府發放的片段只是官方宣傳而非新聞。

8月21日亦首度有建制派中人公開批評政府處理副總理李克強訪港的保安及採訪安排。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21日指出,港人不習慣政府透過新聞處統一發放多場活動的做法,並批評警方部署過嚴和過份緊張,設立的禁區範圍擾民及影響記者採訪。

胡錦濤訪港
七成活動可採訪

《明報》按照政府新聞處於上週公佈的副總理訪港及採訪安排資料,作一統計,結果發現在20項公佈活動中,只有10項有安排傳媒採訪,餘下均由政府新聞處派員到場,並於活動當晚公佈有關詳情,這與2008年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港時半數活動傳媒可採訪的比例相約,但對比2007年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時七成活動傳媒可採訪,比例顯著下跌。

另外,在政府發放副總理李克強與曾蔭權16日於灣仔君悅酒店會晤的剪輯片段中,李克強要求特首施政要“切實有所作為”的部份,在政府發放片段中被刪除。香港傳媒於新華社當晚發放的稿件中才得悉。

政府片段刪剪李克強囑特首言論

1997年國際新聞自由獎得主、港大新聞及傳播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指出,在美國不會出現一些活動不准記者採訪,並由政府拍片後,交傳媒播出的做法。她指出,美國有做法是若活動不能容納太多記者,會由幾間傳媒拍攝,並將片段提供給所有傳媒,今次當局的做法則“非常離譜”,因政府新聞處不是記者,拍攝的只是官方宣傳片,絕對不是新聞片段,她說:“這些官方東西,他們怎知我的新聞角度?我亦不知道他們的專業水準,怎可以接受?”

官媒是宣傳非採訪
批唐“妖言惑眾”

陳婉瑩批評,唐的言論“妖言惑眾”,不知是真蠢還是胡說八道,建議傳媒組織應在重大事件採訪前,與政府就採訪安排談判,包括採訪區位置等,確保政府不會違反《基本法》第27條對新聞自由的保障。

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亦指出,政府發放片段的最大問題是政府將記者剔出採訪過程,改由官方代替傳媒角色,這是違反《基本法》的做法,記者可考慮提出司法覆核。香港外國記者協會第二副主席Francis Moriarty說,政府新聞處是政府的喉舌(government mouthpiece),所發放的“訪問”內容也是非自然的,不可稱之為採訪。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表示,已將近期新聞自由受影響的事件,知會國際記者聯會等組織。

政務司長唐英年19日被問及,副總理訪港的保安安排被指有損新聞自由時,稱“在總理每一場活動中,我們都有安排傳媒採訪”,又直斥有關違反言論及新聞自由的批評“完全是垃圾”。

有政府中人21日表示,過去政府都有在一些場合,採用官方媒體拍攝再向傳媒提供的做法,唐英年的講法亦是說政府有向傳媒提供畫面和資訊。至於採訪區等問題,則交由警方與記協討論。

人代:鄧小平訪美‧遠隔示威者

《明報》日前引述學者,指過往外國政要來訪,示威區一般設於視線範圍,曾為多位國家領導人擔任翻譯的港區人大代表費斐來函指出,根據當年鄧小平訪美安排,其實也有例外,特別是現時各國種族糾紛加劇、恐怖份子肆虐,各國保安措施有加強趨勢。

直升機盤旋
警架鎗戒備

費斐於1973年到外交部工作,曾任翻譯員,隨同多位領導人出訪20多國。她憶述1979年曾隨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訪美,當年美國總統卡特在白宮外舉行鳴炮歡迎儀式,白宮外圍未見示威遊行隊伍,示威者在一行人的視線之外,連他們吶喊的聲浪也完全聽不到。

她又指鄧小平一行所到之處,上有直升機盤旋,警方架機鎗控制所有制高點,車隊路過的十字馬路口均以旅遊車切斷交通,兩旁更有馬隊列隊,示威遊行根本不可能接觸到車隊。

記者區只距典禮台數步

然而記者8月21日翻查照片,發現當時記者區與典禮台只有數步之遙,仍與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的採訪安排有明顯差異。(香港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