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民的藝術家園——悉尼歌劇院


(澳洲)有“世界第八奇景”美譽的悉尼歌劇院既是世界著名表演藝術中心,也是現代建築史上巨型雕塑式的經典作品,是澳洲人最引以為豪的象徵性標誌。

悉尼歌劇院於1973年建成,建造過程曲折坎坷,就連建築物的設計藍圖都曾經被丟棄在廢紙簍裡。

1955年,悉尼歌劇院公開徵求設計方案,共收到來自32個國家的233件參賽作品,由4人組成的評委會負責審議。其中一位評委獨具慧眼,注意到已被扔進廢紙簍裡的一張別具一格的設計圖,最終他說服其他3位評委,改變主意選擇了年輕設計師約恩‧伍重的這一設計方案。

風帆外形的悉尼歌劇院共分為三個部份:音樂廳、歌劇廳和貝尼朗餐廳。音樂廳裝備了擁有一萬根音管的大管風琴,氣勢恢宏;歌劇廳內部陳設新穎、華麗、考究,舞台面積440平方米,有轉台和升降台,配有兩幅法國織造的華麗毛料幕布,一幅圖案用紅、黃、粉紅3色構成,如朝霞映日,叫“日幕”,另一幅用深藍、綠、棕色組成,如雲中新月,稱“月幕”。舞台燈光有200回路,均由電腦控制。

2007年,悉尼歌劇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許多澳洲人來悉尼歌劇院不只是來觀看演出,還會選擇來這裡的貝尼朗餐廳吃飯和觀賞夜景。

比爾‧懷特夫婦是劇院的常客,他們時常會在這裡觀賞來自世界各地的文藝演出,在餐廳與朋友們閒情小酌。懷特夫婦告訴新華社報導員:“悉尼歌劇院不僅是悉尼藝術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靈魂。歌劇院品位高雅、建築獨特,是澳洲人的藝術和心靈家園。”

自1973年建成以來,悉尼歌劇院上演過無數經典歌劇,如莫扎特的《唐璜》、威爾第的《茶花女》和普契尼的《托斯卡》等。

據悉尼歌劇院工作人員介紹,這座世界著名藝術表演場地每年舉辦約500場演出,紐約愛樂樂團等許多國際知名藝術團體曾在此演出。

由於澳洲政府提倡多元文化,悉尼歌劇院不僅迎接來自世界各地各民族的藝術團體和文化名人來此演出,還在政府支持下承擔著向公眾展示全澳各民族文化藝術的獨特功能。

每年年初,由政府主辦的悉尼藝術節都是在這裡拉開帷幕;5月“活力悉尼燈光音樂節”點亮了這座標誌性建築的“風帆”,令人驚嘆的燈光藝術設計、活力音樂秀,溫暖了澳洲的整個冬季;8月舉辦圖案插畫藝術節,用動畫和音樂來講述故事。此外,劇院還供澳洲的巡迴劇團演出之用,澳洲廣播公司也常在這裡舉辦各種音樂會。

悉尼歌劇院的文化交流活動頻繁。近年來,來自中國的藝術家和團體也時常登上悉尼歌劇院的舞台。

據澳洲澳華文聯主席餘俊武介紹,中國著名歌唱家宋祖英2002年在悉尼歌劇院舉辦了個人獨唱音樂會,讓東方的民族聲樂藝術在西方的音樂聖殿大放異彩。

2010年,萬山紅、孫健、田彥等中國藝術家與澳洲70位演奏家以及180位華人合唱演員合作,在悉尼歌劇院上演了中國民族交響音樂會,展示了一幅宏大而激昂的中國交響音樂史詩畫卷。

除文藝演出,中澳兩國還以悉尼歌劇院為平台,在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頻繁。今年8月,悉尼750多名中小學生與來自中國各地的250多名中小學生齊聚悉尼歌劇院,同台演出了一場大型千人音樂會,取得圓滿成功。(馬來西亞中國報)



你知道嗎?

悉尼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SOH)位於澳洲悉尼,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悉尼市的標誌性建築。悉尼歌劇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作為背景的​​悉尼港灣大橋,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遊客前來觀賞這座建築。

建造悉尼歌劇院的計劃始於1940年代,戰後的悉尼並沒有專門場所用於音樂、戲劇表演。悉尼音樂學院的院長尤金.古森斯(Eugene Goossens)遊說政府建造一個能夠表演大型戲劇作品的場所。當時進行戲劇表演的場所悉尼市政廳對於戲劇表演來說太小了。在1954年,古森斯成功取得了新南威爾士州總理約瑟夫.卡希爾(Joseph Cahill)的支持,卡希爾要求要求設計一個專門用於歌劇的劇院。儘管卡希爾曾想將其建得離位於CBD西北方的溫耶德火車站(Wynyard railway station, Sydney)更近一點,古森斯卻堅持將歌劇院建在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上。(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最後修訂於2012年2月19日)

時區:UTC+8至UTC+10
官方語言:英語
官方文字:英語
國家代碼:AUS
國際域名縮寫:AU
國際電話區號:+61
主要宗教:基督教、天主教
貨幣單位:澳幣(AUD,$)
兌換率:1美元約合0.9澳幣(依2012年02月15日兌換率為準)

澳洲的其他旅遊景點:

最孤獨的城市——柏斯自駕遊
昆士蘭動物世界‧抱無尾熊、泛舟
極速玩轉昆士蘭
世遺小島‧監獄變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