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世遺小島‧監獄變樂園


  • 曾用作監獄的Cockatoo Island,現已成為一家大小的週末露營勝地。(圖:香港明報)

  • 曾經用來訓練燒焊工、電工等工匠的廠房,改建成展覽空間。(圖:香港明報)

  • 為了配合歷史環境,連建築說明和消防喉箱都特別添上殘舊感。(圖:香港明報)

  • 有上班族一下班,就來營地享受日光浴。(圖:香港明報)

  • Cockatoo Island和另外10個殖民時期的囚犯設施,2010年獲列入世界遺產。(圖:香港明報)

  • 船塢時期的船長住所,已裝修成新潮度假屋。(圖:香港明報)

  • 島上現時還有很多造船和修理船隻的設施,活像巨型雕塑。(圖:香港明報)

  • 乘船到Cockatoo Island,可順帶欣賞悉尼大橋美景。(圖:香港明報)

  • 雖然守衛室的屋頂已經塌掉,但對準監房的鎗孔仍然保留著。(圖:香港明報)

  • 觀鯨船船身不算很大,所以大風時會相當顛簸。(圖:香港明報)

(澳洲)澳洲悉尼港口不只有悉尼大橋,還有約十個島嶼,其中Cockatoo Island更是世界文化遺產。這個曾被用作監獄、女童院、戰艦船塢的小島,把空地變成一家大小露營的綠地,將廠房化為展覽空間,把昔日船長住宅改為新潮度假屋;以快樂的方法,教大家不忘歷史。

在中國,當一個景點列入世界遺產,往往意味著門票將要大漲價;在澳洲卻不然。去年與另外10處地點一同列入世遺的悉尼Cockatoo Island,不單免費讓人參觀,更成為悉尼人一家大小度週末的樂園。

這片環抱悉尼港口美景的樂土,有一段並不美麗的過去——它曾是一所監獄。這要追溯到17、18世紀,當時,英、法、西、葡等國,都會將犯人強行驅逐到殖民地囚禁。為何要大費周章,送犯人到海外服刑?阻嚇罪行是原因之一,但最重要的,或者是殖民者的野心:利用犯人作為“開荒牛”,強迫他們勞動,以建設和擴張海外殖民地。

逾16萬英囚澳洲開荒

英國是第一個有計劃地利用囚犯勞力,以建設殖民地的國家。18至19世紀期間,估計逾16萬男女甚至兒童,由英國及其殖民地遣送到澳洲,到新南威爾士、塔斯曼尼亞等地超過3000個囚徒中心、礦場和工廠。這些囚犯或家眷,成為建設城市的苦工,或拓墾荒僻地區供普通殖民使用;原住民被逼遷到更遠的地方,或被同化,進一步鞏固白人在澳洲社會的主導地位。

“我的曾祖父母都是由英國被驅逐來到澳洲的囚犯。”一個生長於悉尼的朋友,跟我們聊天時說。驅逐囚犯的制度今天仍與澳洲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更是歐洲殖民歷史的重要章節;是以澳洲11個殖民地時代的囚犯設施,在2010年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悉尼港內的Cockatoo Island,是其中一個被納入世遺的地點。這小島1839年成為監獄;囚犯曾在這兒戴著腳鐐,開採砂岩,甚至為自己建囚室。監獄運作30年後,先後成為女童院和男童院,再變回監獄,1909年改變用途為大英帝國的船塢,戰後一直是船廠,直至1992年停用。十年前悉尼當局收回並活化小島,成為公共空間。

一家度假吃生蠔

如今島上沒有囚徒,只有來度假和學習歷史的大人和小朋友。我們到訪時,本用來運送船身鋼片的裝卸場紮滿營幕,一家大小,甚至是帶著皮篋的上班族,在週五下班後來度假。遊人在島上,可以參觀船塢設備、化為藝術展覽空間的廠房、囚室,以及在對面有鎗孔對準監房的警衛室。當局最近還重新把船塢時期船長的房子重新裝修,成為設備完善的度假屋。你也可以到海邊的酒吧,邊喝香檳邊吃生蠔。

與眾同樂固然可喜,更值得欣賞的,是承傳歷史的責任感。當局不僅組織義工帶領教育導賞團,還展開口述歷史計劃,蒐集曾在島上生活、工作的人,親自憶述的故事。畢竟,保護歷史薪火相傳,才是申遺的意義。

Cockatoo Island

網址:http://www.cockatooisland.gov.au

門票:免費

住宿:自備帳篷每晚35澳元(約35.6美元)起,租用帳篷每晚75澳元(約76.2美元)起,度假屋每晚220澳元(約223.6美元)起

交通:由Circular Quay乘Sydney Ferries(Woolwich/Balmain或Parramatta River航線),需時約半小時,來回船票10.6澳元(約10.8美元)

觀鯨先看天
顛簸易暈船

悉尼是澳洲最大城市,但大自然其實近在咫尺:每年約5至11月的悉尼港口外,都可以看到往還大堡礁和南極的座頭鯨和南黑露脊鯨。不過容易暈船者,要特別注意天氣,因為外港風浪比港口裡大得多,觀鯨船可能非常顛簸。記者自知容易暈船,上船前已服暈船藥,並聽船員呼吁,坐在船中間較後位置,但出到悉尼港口外依然感到不適,嘔吐大作。建議先看悉尼沿岸航海天氣預告再決定是否出行。
(澳洲氣象局網頁:http://www.bom.gov.au

(香港明報)



你知道嗎?
悉尼的文化藝術

悉尼擁有本地的音樂與劇場團體,包括悉尼交響樂團、悉尼戲劇團及悉尼舞蹈團。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包括新南威爾士州藝術館舉辦的比賽──阿契博爾德獎(Archibald Prize),以及在1月舉辦的音樂、劇場與視覺藝術慶典──悉尼節。

悉尼歌剧院有5個劇場,有能力主辦一系列的表演模式。2006年7個月裡,悉尼歌劇院是全球第3大熱鬧的劇團──澳洲歌劇團的所在地。其他場地包括悉尼市政廳、城市演奏廳、新南威爾士州劇場及碼頭劇院。

悉尼擁有多間戲劇機構,位於新鎮的新劇院(悉尼)在2007年慶祝了75歲生日。另外還有其它戲劇公司,例如公司B和格里芬戲劇公司。由1940年代至1970年代,一個群作家結合組織名為悉尼推,主要是推動城市的文化,主要的成員包括作家哲米‧格瑞亞(Germaine Greer)。

注:“女童院”是指將那些犯法的10至16歲的女童,判進女童院,由社工管理監管訓練,祈望她們刑滿後出社會能過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