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Carnage


第3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幕了,200多部片照例使熱心影迷忙於捧場而難以選擇,總之豐富多采,各花入各眼。我看了開幕片:彭浩翔導演的《春嬌與志明》,是可喜的香港北京雙城愛情喜劇,觀眾反應甚佳,下週便會公映。

《400擊》新世紀版本

今期市面的新片並無熱門大作,但有一部冷門小片值得注意,就是經常得獎的比利時名家戴丹兄弟的法語片《單車男孩》(The Kid with a Bike),拍攝一個頑童被爸爸遺棄在公立兒童教養所,不斷逃走,苦苦找尋父親。

《單車男孩》可以說是杜魯福成名作《400擊》的新世紀版本,同樣描寫問題兒童出走,他愛騎單車,亦可能向意大利新寫實主義名作《單車竊賊》致敬,而保持戴丹兄弟近似紀錄片的“新新寫實”作風,實感很強。片中男童很反叛,簡直狂躁得可怕,還曾步入歧途打劫傷人,然而他也有溫情一面,證實爸爸不負責任後仍能體諒,並且幸運地得到萍水相逢的美髮店女士愛護。

此片顯出文明社會亦世途險惡,有問題兒童也有問題家長,隨時發生悲劇和暴行。好在結局並不黑色,強調人間有情,在戴丹兄弟作品中這一部格外樂觀地化悲為喜。最突出是男童主角,活現了“魔鬼”與“天使”兩面體。

《躁爸爸》女角鬥演技

波蘭斯基導演英語新作《躁爸爸狂媽媽》(Carnage),也與頑童有關,但很諷刺地演變為成人醜態百出。原著是法國才女雅絲米娜雷莎的著名話劇《豆泥戰爭》(Le Dieu du carnage或譯《殺戮之神》),去年香港劇壇上演過兩個粵語版和一個英語版,現在搬上銀幕改為美國紐約市背景。

劇情很簡單,兩童在公園爭吵動武,事後雙方父母約會商量,最初都很斯文有禮,以和為貴。但愈談下去就愈暴露人性虛偽,不單兩家互相指摘,兩對夫妻亦互揭瘡疤,變得敵友難分的兩性鬥法,充滿荒謬感。兩位影后茱迪科士打與琦溫絲莉大鬥演技,兩個性格男星是《希魔撞正殺人狂》的基斯杜夫華滋和《我兒子是惡魔》的尊雷利,也各有抵死妙趣。

不過,由頭到尾只是四人在室內講來講去,這電影版又縮短到僅有大約80分鐘,整體就急促有餘而劇力不足。我看過香港話劇團演出《豆泥戰爭》,接近兩小時長,做到有快有慢有動有靜,觀感更佳,舞台效果顯然勝過電影。對比之下,更覺香港舞台演員彭杏英、陳煦莉和高翰文、潘燦良演技精湛,比西方影星有過之而無不及。

《饑餓遊戲》拖得太長

至於來頭不小的美國奇情動作新片《饑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說未來極權統治的饑餓世界,每年各區選派青少年男女到京城,參加“真人騷”電視直播的死亡競賽,在郊野惡鬥求生,只得一個勝利者生存。導演加利羅斯拍過賽馬片《壯志奔騰》(Seabiscuit)和懷舊奇幻片《一人有一點顏色》(Pleasantville),今次由美少女珍妮花羅蘭斯及《地心探險記》兩集的少男佐殊赫捷遜主演。

這類青春殘酷比賽的真人騷,在銀幕上並不新鮮,日本已故導演深作欣二也早已拍過更慘酷的《大逃殺》了。《饑餓遊戲》比較可觀是那位擅長弓箭的美少女,又賣弄比賽前電視安排的華麗表演,死亡競賽本身卻不精彩,拍到兩個多小時實嫌拖得太長太慢了,亦欠缺刺激緊張的特技奇觀。

《高舉.愛》水準平庸

香港新片方面,邱禮濤導演《高舉.愛》罕見地描寫女子舉重運動員,奇在由江若琳扮演女大力士,演得似模似樣,她的努力值得一讚,可惜影片本身只是水準平庸。話說這舉重選手因病退役,與杜汶澤相戀結婚生孩後,再回內地受訓,受到丈夫意外事故打擊,更發憤爭取勝利。這故事表揚真情和勵志,但男主角忽然變為富家大少,又忽然遇上橫禍,真是“做戲咁做”。

《情謎》過於錯綜複雜

黎妙雪導演《情謎》就十分奇情,舒淇飾演相貌酷肖而性格不同的雙胞姊妹,共同愛上余文樂變成情敵,發生疑似謀殺案,引起推理偵查。特別微妙是還有舞台戲中戲,把戲曲《再世紅梅記》改為新派音樂劇,進行排練和演出,台上台下構成古今“借屍還魂”之謎。這是黎妙雪用心之作,舒淇演得很好。問題是過於錯綜複雜,難度太高,未能拍出精巧動人的魅力。全片構思不俗,處理手法則尚未妥善。(香港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