頎洋‧李光耀的失憶症


像週期性循環,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每隔若干年,總愛就他親手整死的南洋大學胡扯一番虛妄之言,挑動南大人的神經,然後若無其事地銷聲於無形,沒有下文。最新一回,87歲的李光耀可鞭屍來了,他再次口不擇言,對南大語無倫次惡評一番。

今年1月號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刊載李老在去年7月的一次訪談錄。在關於南洋大學慘死的一節中,頂著內閣資政頭銜的實權首領,眼不眨、手不軟地往南大人的自尊傷口大量撒鹽,說甚麼“後悔沒有更早關閉南洋大學、南大盡收劣等生,單靠華文在新加坡活不了;南大畢業的我方國會議員,也要政府有所行動,所以我把華文大學併入英文大學……”雲雲。

訪談與回憶錄南轅北轍

然而,李光耀以前可不是這樣說的。1960年6月1日,在推銷他的“改革南大”計劃時,信誓旦旦地對報界宣告:南洋大學絕不併入馬大!1964年6月5日,李政權在一份聲明中明確保證:南大經改善後,繼續以華語為教學媒介語;1980年8月16日,李光耀卻手起刀落,南大身首異處。華文大學被英文大學連骨帶渣地徹底鯨吞,雲南園從此只聞ABC,不見方塊字。李氏此前所作的相關承諾,至此句句都成假。

李老在他的《回憶錄》中,對華校學生有這樣的溢美之詞:“華校生的世界是個生機蓬勃的世界……生龍活虎、有理想、不自私……;英校生無此表現……,無力跟華校生一較高低……,我越來越感到害怕。”

在同一本書中,他也給南大生戴上高帽說:“優秀學生一定會上南大,教育水準比較高,能力比較高,組織辦法比較有效率……。”

今天,李光耀拐了個180度大轉彎,把考進南大的華校生辱貶為“在新加坡活不了”的劣等生。這當然是胡說八道!

回顧當年南大同學所出版的眾多學術刊物(有的是中英雙語,有的是中巫英三語),如《大學論壇》、《南洋教育》、《南洋研究》、《政治學報》、《社會科學研究集刊》、《數學年刊》、《化學年刊》、《中國語文學會年刊》、《商學》等等,立論水平之高為全球學術界所稱譽。

在短短25年曆程中,南大栽培出來的博士人數之眾,以及南大生在國際各個領域所作貢獻之大,無不令李光耀所溺寵的英文大學相形失色;即使當今“冒牌南大”頒授的所謂“卓越校友獎”,得獎者有不少是南洋大學的老校友。

當然,樹大有枯枝,南洋大學的學生不可能個個都優秀。隨手拈來,現成的例子有:那寥寥幾個助紂為虐的國會議員,就為人的風骨而言,相較於南大模範校友謝太寶,簡直就不入流!

語文價值因時地而異

平心而言,在新加坡,如果英文不靈光,要過好日子還真是吃力得很。此情此景,完全是李光耀對英文情有獨鍾的必然結果,絕對是人為的現實。

語文的實用價值因時而異,也因地而異,更因當權者而異,它與李光耀口中的貿易、半導體、電腦等的尖端科技與作業,絕無必然的因果連繫。

中國四大發明靠的是方塊字;中國經濟神速起飛靠的也是方塊字……,凡此種種,李老理應心知肚明。他蓄謀殺害南大,早動手或晚動手,考量的全是政治,目的只有一個:保住政權。當年的政權爭奪,主要是李光耀反共集團和左派陣營之間的較量。

李氏滿懷成見,在華教和親共之間畫上等號,以致原有的恐共心理,加上對華校生“越來越害怕”的潛意識,令他感受到腹背受敵,政權岌岌可危。為著自保,他選擇先發製人,於是背信棄義、大開殺戒,把南大和華文中小學砍盡殺絕、不留活口。

李光耀除反共和反華教外,對英文的痴戀更是愛得入心入肺,以致對諸如中國、日本、韓國、德國、俄羅斯、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典、挪威、芬蘭…等非英語系的高科技先進大國,有意無意地視而不見、置若罔聞。

在其政權下,新加坡說英語的華人家庭從1980年的不及20%,躍升到了今日的80%;華族傳統的認祖情懷,在年輕人中早已七零八落、所剩無幾,有些竟發出“不幸生為華人”的感嘆。培育出如此無根後代,是李家政權的豐功偉績?還是高昂代價?抑或深重罪孽?歷史自有裁斷。

南大冤死多年,劊子手在自家王國逍遙法外,如今更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張膽地撬棺鞭屍,全世界受華文教育的炎黃子孫眾目昭彰,孰可忍、孰不可忍!這筆民族債必須詳細記入大中華的賬簿上,時機到來時,歷史一定會作出公正的總清算,當然是連本帶利的清算!(大馬南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