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第一家族望收復“失地”


  • 被稱為廣州第一家族的許氏,其第六代後人許建勳(右)與第七代後人許子皓(左)表示,香港現時亦有不少家族珍品,當中包括第3代後人、慈禧寵臣許應騤在1898年與李鴻章一起,跟英政府簽署的《拓展香港界址專條》。現時仿製品存放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圖),市民可於11月24日起到港大參觀展覽。(圖:香港明報)

  • 許家第三代、慈禧太後寵臣許應騤佩戴的朝珠。(圖:香港明報/受訪者提供)

(香港)廣州許氏家族的故事橫跨七代,歷時近250年。從清朝光緒帝到慈禧太后、國民黨到共產黨,保守和革新路上各陣營均有許氏的身影。由於每代人與權力核心接近,許家被稱為“廣州第一家族”,至今部份後人已移居香港。回望家族歷史,扎根香港的後人許建勳和許子皓,最希望能保育廣州的10萬呎“許地”,並重新研究家族創始人許拜庭的發跡史,“認識祖先對生活和理想的堅持,能讓後輩謙卑學習”。

創始人剿張保仔獲賜官

時針回撥至1772年,許家創始人許拜庭,13歲開始在廣州的鹽舖打工,經過多年努力成為廣州四大鹽商之首。但適逢海盜肆虐,劫船劫鹽,許拜庭出資組成團練(鄉兵)剿滅海盜張保仔。清朝嘉慶帝隨後賜官,令他成為家族第一個士大夫。

有份簽署租新界予英99年

許拜庭為7名太太誕下22名子女。長子許祥光後來效法父親,在鴉片戰爭時期,領導廣州人民抵抗英軍,又斥資興建九龍寨城以作防禦,第七代後人許子皓說:“當年許祥光並沒來過香港,相信是在內地更為富裕,亦有功名,香港當時根本不起眼。”後來第二和第三代不少後裔也效命清朝,1898年與李鴻章一起、跟英政府簽署《拓展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土地租借給英國99年的,便是許祥光的侄兒、慈禧寵臣許應騤。

許應騤任京官逾50年,官至禮部尚書,總理各事務大臣,更被慈禧賞賜在“紫禁城內騎馬”,不過同時,許祥光親子許應鏘則支持光緒帝上萬言書主張改革,亦有後人選擇支持國父孫中山推翻滿清。

第五代後人許崇智於辛亥革命前身在新軍(清政府於甲午戰爭后編練的新式陸軍),但心在革命,是支持孫中山的志士,當年更威脅上司福建提督孫道仁加入同盟會,籌劃武昌起義。辛亥革命後,他響應孫中山號召在福建宣佈獨立,之後參加討伐袁世凱,其後流亡日本支持孫成立中華革命黨,1924年成為國民黨的主要軍事將領之一。

雖然許家一直在中國做官,但隨著中共建政,不少後人因為立場不同各走各路,有些甚至因在清廷當過官,要逃至香港。開電視廣告製作公司的第7代後人許子皓坦言,“經歷時代動盪,部份人反而覺得政治無情,或不認同政治理念,那倒不如在其他專業發展”。

帶慈禧夜明珠來港
買起日街月街

第六代後人許建勳亦解釋,“好像曾祖父許應騤的後人,由於清廷被推翻,我的祖父和祖母唯有帶著家當來港生活”。他說,當年祖父母帶同一對慈禧太後賞賜的夜明珠耳環來港,已足夠買下灣仔整條日街和月街收租做生意。

臨近步行街盼活化為博物館

年屆八十的許建勳,在文化界地位甚高,是香港著名文物鑑藏家,除了收藏鼻煙壺,亦有大量中國文物,今次他有份協力的家族展覽,將於11月24日在港大舉行,未來更希望收復許家“失地”。

原來當日家族創始人許拜庭在廣州買了10萬平方呎、離現時廣州步行街只有5分鐘路程的“許地”,在文革時期被人霸佔,現時成為退休教師娛樂中心,他們希望與廣州政府聯絡,重新保育許地。許子皓說,“地契仍在我們手上,希望修復地方作地下博物館和活化項目,讓市民參觀”。(香港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