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靈修旅人‧向心出發


(印度)維基說,公路電影的主角之所以離家出走,一般是想逃避現在的生活。這好像只說對了一半:出走也是為了尋找答案。要去的目的地、要找的人,不過是隱喻糾結多時的問題答案:我到底想要什麼?存在有何意義?李慧琪(Pink)曾放下所有,“揹背囊”浪跡西藏、南美、歐洲,還是填不到內心的缺口;直到去印度靈修,遇上她的guru,才學懂答案,就在心中。

“被心召喚去西藏”

其實,記者也很想放下一切出走去。“想得太遠也沒用呀,反正可能未老就已經死掉。”在爬上Pink在長洲北面山上的家時,氣喘得隨時猝死的記者說。“對呀,去了再算吧。”Pink很從容地答。“但我又怕,到時死不去點算?老了怎麼辦?”對於記者的怯懦,她仍然保持笑容:“那就到時再算囉,到時便會有解決的辦法。我們擁有的,只有現在。”記者不會覺得“說就容易”,因為Pink就是做到了。

Pink踏破鐵鞋才找到今天的Pink。80後的她新聞系畢業後,便當財經記者。“那時我是喜歡銅鑼灣、旺角的那種人,整天逛街,性子很急很亂,要好多東西充實自己的人生,房子跟思緒一樣好亂好多雜物。”眼見Pink現在兩面環海、簡單整潔的房子,很難想像以前的她是怎樣。那時她喜歡自己的工作,同事老闆都很好,可是自己的心卻不停召喚她去西藏。“也沒看過什麼關於西藏的資料,就是想去。不是我選它,是它選我。”遂把人生第一次背包旅行獻給西藏。

厭倦跑景點“只是換了營役方式”

“西藏是awakening trip。見到藏人不必有錢也可以快樂,跟香港生活對比很大。我遇到一個背囊友說:‘當你握緊拳頭,擁有的只是一點點;但當你放開拳頭,擁有的卻是全世界。’到底自己抓住的是什麼?就是錢、所謂的事業、香港的人和事物,但其實喪失了體驗整個世界的機會。”Pink“醒悟”後,曾到蒙古的孤兒院農場做義工,之後索性辭工,到厄瓜多爾學西班牙文,接著在南美遊歷: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古巴、智利、阿根廷、墨西哥、巴西……Pink在浩瀚的天地,感到無比自由,認識許多好朋友,但同時開始厭倦隔幾天便到一個新城巿,看景點、拍照、重複自我介紹的對話,還有一些背包客的自負,“去得多旅行的人在一起,都爭著談論自己,去了多久、玩過什麼國家”。接著她到歐洲探朋友,心裡又響起呼喚:這次是印度,於是開展了她的靈性之旅。

因為之前跟西藏結了緣,Pink首先選擇到位於印度北部Dharamsala、有“小拉薩”之稱的小鎮McLeod Ganj(簡稱MG)。她到達翌日便報名“閉關”十天的冥想課程,“每天打坐十個鐘,感覺到身體每個細胞的存在,感受到當下,不再沉溺過去或未來,很幸福。許多問題我們心裡其實早有答案,只是平時雜念太多聽不見,打坐正能清除雜思”。

不止心境澄明,她也領悟到要向心出發,才能找到人生的答案。“很多人以為去旅行出走,就會填到心裡的洞,但可能只是換了營役方式,把返工換成跑景點而已。其實只要向內,找心裡面那片好風光,即使外在風景怎樣轉,內在依然看到那漂亮祥和的風景。”

尋找生命的guru
修行一年

找對了方向還不夠,Pink認為每個追尋真理的人,生命裡都有個guru(靈性導師)。Pink在MG聽過達賴喇嘛的公眾演說,一度想出家,試過把留至及腰的頭髮剃成“陸軍裝”,“我想跟身體抽離,看敢不敢把真正的自己暴露於人前”。她又到北部“瑜伽之都”Rishikesh,在那裡一所ashram(即修行之所)上瑜伽課,又聽印度教僧侶講道。最後在南部的Kerala找到Amma這位以擁抱形式給予世人祝福的印度女聖人。“Amma的擁抱充滿了愛!她能用簡單的言語解釋做人道理,且包容所有國籍、宗教的人──她常說她信奉的宗教是love。”怎麼知道Amma是她的guru?Pink說當時感覺很強烈,還當面問Amma是否她的guru。“她說Yes那刻我很開心,但之後又很懷疑,於是向其他人打聽,原來真有人被拒絕的。”如是者在印度修行了一年。本來計劃只去一年的南美遊,變成兩年零三個月的成長之旅。

在靈性與現世找平衡

Pink曾回香港住了七個月,過一段很出世的日子,極力馴服自我(ego):努力維持素食、做瑜伽和打坐。“那時跟香港的聯繫很少,去旺角會覺得很“悶”!其實這也是種執著。”2011年她再去尼泊爾和印度修行,作了不回來的準備,臨走前把五袋“紅白藍”之多的東西託朋友保管,剩下大小背包各一,棄掉的包括她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拍的五六十疊照片和菲林,還有日記、校刊等。“我也想過會不會很可惜?但我離開香港那兩年多都沒有這些照片陪伴著,深刻的事自然會記得。”

可是孑然一身、準備浪跡天涯的Pink,最後竟是受到感召回香港。“這次不再抗拒香港,知道目標是在靈性與現世之間找個平衡,把在印度學到的做人道理在香港應用及傳揚,讓其他人通過我尋找啟發。”她把第一次修行的遊歷寫成《The Travel Within:擁抱印度》,有讀者讀後真的去了Amma的ashram,她又與出席分享講座的人成為朋友。“大家都驚訝,原來香港都有呢人!”

出書分享
驚見同路人

當然,香港大部份人還是像我一樣庸俗,擔心她怎樣維持生計。Pink並沒有上班,主要在“搣”自己的積蓄。“我很節省!在南美一年都只花了四萬多港元。去歐洲也只是買機票,因為在旅途認識了很多歐洲朋友,他們都很熱情招待,花錢比在印度還少。”Pink說他們來港的話也一樣會包吃包住,接收couch surfer也算是回報朋友的盛情,“universe就不怎有效果”。信步而行,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就會work out。“我跟著calling回香港後,住了2天便找到這間如此漂亮的房子。”看看Pink家窗外的海,真有說服力。也許有天記者不會再擔心死不去點算而鼓起勇氣出走,會如Pink所說,發現萬水千山原來一樣,最重要是心裡有片常藍的天空。。(香港明報‧文:郭瑋瑋)



Pink分享旅遊面面觀

1.旅行必帶的東西?

跟隨我六年的單反相機。由於旅程長,幾乎不會買東西,攝下當地的人和事便是我的紀念品。

2.旅行必做的事?

學習當地語言。除了因為我熱愛語文,這亦是最能感受當地文化和生活的方法。如在南美,便因為會說西班牙語而認識很多平民百姓,獲得很多思想交流。

3.最想跟誰去旅行?

自己。旅行就是要面對內在的自己,與自己對話、觀察自己、最後接受和愛自己。

4.最可怕的旅程?

沒有!多年旅行也獲眷顧,從沒有發生不快的事情。即使有小問題,也因自己甚為樂觀,總會看事情的光明面,明白痛苦與否全在於自己的態度和想法,與外在因素無關。

5.最懷念的旅程?

2008年的整個南美之旅。那是我辭工後第一次長時間一個人背包行,途中學會和體驗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南美實在太遙遠,感覺自己不會再回去,所以特別懷念。

6.最喜愛的地點?

在南印度修行的ashram。它座落海邊的椰樹林中,寧靜卻富有生氣,有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同道中人,常在他們身上得到人生意義的啟發。

7.最喜愛的旅遊書籍?

所謂路在口邊,在墨西哥背包六星期,拿的是一份由當地人手寫給我的旅遊建議,除能看到一般旅遊書沒有介紹的東西,他們也跟隨我的喜好度身訂做行程。從此發現,原來背包毋須任何旅遊書。

8.理想的旅程?

不用理會外在風景,無論走到世界任何地方,內心也有一片漂亮的風光。

9.旅途中的座右銘?

常懷感謝之心,不要視一切順利為理所當然。在Law of attraction下,“好人好事”才會繼續出現,令自己有一帆風順的旅程。(香港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