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女小提琴家第1人‧楊佩絲‧兩條紅疤換光芒


  • 馬來西亞女小提琴家第1人‧楊佩絲。(圖:大馬光明日報)

  • 楊佩絲(左3)攝於2004年馬來西亞十大傑出青年榮譽獎頒獎禮上,左1為李心潔。(圖:大馬光明日報)

  • 逾10年的職業演奏生涯,她先後為3任馬來西亞首相演奏過,敦馬、阿都拉及納吉都分別在不同的場合上欣賞過她精湛的琴藝。(圖:大馬光明日報)

  • 擊敗了來自亞洲各地的小提琴好手,她在2002年隨著張學友游走亞洲各國,擔任其巡迴演唱會的特邀演奏嘉賓。在這之前,她並不知道張學友這號人物,兩個熱愛音樂的人從此成了朋友。2007年的“好久不見世界巡迴演唱會”,他們再度攜手合作。(圖:大馬光明日報)

  • 2005年底,楊佩絲自資推出的個人純音樂演奏專輯《Pulse Of The Metropolis》,一償夙願。(圖:大馬光明日報)

  • 在馬來西亞這塊音樂份子貧瘠的土地,有一群傳授靈魂音符的人正迂回曲折地上路。他們砍伐佈滿荊棘的大道,一步步走出蜿蜒的小徑,不以為苦地努力散播著詞、曲、樂的種子,期待有朝一日,風中的種子能萌芽茁壯成長,以完滿他們拓荒者的使命。(圖:大馬光明日報)

  • 楊佩絲手上這把刻上“Joanne”字樣的銀藍色小提琴與她形影不離,這是她特地跑去英國,用了1年多時間與2萬令吉才製作完成,全世界只有這麼1把。(圖:大馬光明日報)

(大馬)燈光驟暗,楊佩絲大步走向舞台,氣定神閑地將手中銀藍色小提琴往脖子一擱,琴桿一拉,動感激昂的樂聲隨即響起,穿戴著名貴珠寶和華裳的模特兒魚貫而出,在天橋上搖曳走秀。

這原是一場以模特兒為主的時尚珠寶秀,但楊佩絲卻以她精湛的琴藝演奏,使自己從配角變成了焦點,台下觀眾都在對她的出色演奏議論紛紛。

台上的她不是襯托主角的綠葉,銀白亮片的裙襬微微飛揚,像是一道破雲而出的陽光,昂首挺胸,從始至終都耀目非常,這就是舞台上的,楊佩絲。

在馬來西亞,楊佩絲(Joanne Yeoh)是個響噹噹的名字,熟悉音樂的人一定聽過甚至看過她,這個彈奏銀藍色小提琴的音樂家。

從2000年出道至今,已經約莫10個年頭,她從1名稚氣未脫的鄰家女孩,變成了兼具性感與才情的熟女,她在舉手投足間不經意展露的風情,與演奏時充滿爆發力與生命力的肢體語言,毫無疑問,她出落得更動人了。

這些年,她交出了戰績彪柄的成績單——國內外的演出不斷,足跡遍亞洲、歐洲等國,還受邀參與著名歌手張學友、陶喆與譚詠麟的演唱會部份演出;她也是馬中建交30週年晚宴上的演出嘉賓,亦曾先後受邀為馬來西亞3任首相及許多政商界知名人物演奏,備受讚賞。

若說她是馬來西亞女小提琴家第1人,一點也不為過。她的傑出音樂才華,也讓她在2004年榮獲“馬來西亞10大傑出青年獎”,當時同台領獎的還有金馬影后李心潔。

練習過程艱辛

在藝術養分貧瘠的馬來西亞,音樂,常給人一種“賺不到錢”的錯覺,造成許多才華被扼殺的遺憾,楊佩絲無疑是幸運的1個。1998年,她以第1等榮譽學位自英國米德社大學負笈歸來,就即刻獲得大學聘請為音樂系講師,之後再考入亞洲青年管弦樂團往各國表演,到推出個人純音樂大碟,她的確備受庇佑。

然而,這些看似“幸運”的庇佑,卻從來與僥幸無關。

我清楚看見她白皙的下巴與左肩胛上,2條無法隱藏的紅色疤痕。那是將小提琴夾在脖子與肩膀之間,日積月累下來所形成的厚繭。

直到今日,她仍然每天風雨不改地持續練上數小時的琴,如果有演出,1天練上10數小時,都是等閑事。如此艱辛過程,少一分紀律和毅力都不行。

最感激媽媽

4歲開始學彈鋼琴,8歲開始拿起小提琴,楊佩絲的童年一直與樂器為伍,生活裡除了不斷地練習,還是練習,同樣的曲子拉了又拉,直到深植腦海為止。沒有玩伴的日子過久了,難免厭倦練習,小孩子嘛,怎麼可能會喜歡學習多過玩樂呢!

每當她有怨言或想放棄練習的時候,母親就會很嚴厲地訓她,別人是嚴師出高徒,而她,則有一個望女成鳳的“嚴母”,但是到了週一,她最感激的人就是媽媽。“我很慶幸當年媽媽這麼嚴厲地管束我,媽媽為我付出很多,從小就陪在我身邊,就算不懂音樂但還是一直不斷地督導我,如果沒有她的藤鞭政策,就沒有今日的我。”

是的,楊佩絲一直是楊媽媽的驕傲。

楊媽媽的世界,充滿枷鎖和負擔——父母生於戰亂時代,家裡沒甚麼錢,也沒機會受甚麼教育,小時候看見同學彈鋼琴,羨慕極了,但是家裡沒錢,現實狠狠的將慾望壓了下去。

生下佩絲以後,她發現了女兒的音樂才華,為免女兒重演她的遺憾,做書記的她和擔任技工的丈夫努力賺錢,將所有積蓄拿來供女兒學音樂。

現在,她是女兒的經理人,一手包辦所有的活動接洽。丈夫逝世以後,女兒與宗教成了楊媽媽生命的寄托,她是楊佩絲最忠實的“粉絲”,每次的演出她都沒有缺席。看著一手栽培的女兒,一步步地往更廣闊的舞台邁進,就是她最大的安慰了。

音樂人應受肯定

今年,楊佩絲完成了英國愛丁堡瓦特大學(Heriot Watt University)的音樂心理學博士學位,在她眾多的徽章裡,又增添了“Dr”的學者頭銜。究竟音樂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通過研究,她已經有了許多領會。“其實,音樂人也跟其他專業人士一樣,應該受到肯定與尊重。”談及這些,她雙眼露出了對音樂的認真與執著。

她並不是世俗所認定,脾氣怪戾、孤芳自賞的音樂家,不管演奏或是教學,她都力求做到最好。她是樂於分享知識、為音樂界培育人才的好導師;她也是光芒四射的小提琴專業演奏家,為觀眾奏出鼓舞人心的靈魂樂章。兩者之間雖有身份和性質上不同,但同樣是1種享受,讓她得以感受音樂豐盈生命的悸動。

教音樂是1份終身的事業,相對而言,演奏家的職業生命就顯得短促了。因此,她十分珍惜每一次站上舞台的機會。站在台上那一刻,她仿佛與那把銀藍色小提琴合二為一,所有不安、疑惑、擔心都會消失,她與它將全神貫注,呈現最好的演出。“每一次的演出,不管舞台大小,都是一道迥異的風景,讓我獲益良多。事實上,每場演出對我而言都很難忘。因為,演奏對象的不同,觀眾的熱情,都賦予了每場演出不一樣的意義。”

她的人生現正綻放出芬芳的花朵,有了音樂當終身的目標,她獨缺1個攜手同行的靈魂伴侶。渴望愛情降臨的她,希望能夠遇見1個能分享且支持她夢想的“真命天子”,靜待這個人出現之際,她仍會持續地,過她璀璨的音樂人生。

演而優則教

也許是楊佩絲在台上演奏的風采太攝人,往往人們總會不小心遺忘了她其實還有另一种身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在台下的她,褪下了演奏家光芒以後,她是1名穿著正式服裝穿梭於大學校園,寓教於樂的音樂系教授。

如此才華橫溢的1個音樂精靈,小時候發呆時的夢想,居然是當1個威風八面的女警,或是1名神奇的宇宙航天員,她言若有憾地說,這是她永遠都無法完成的夢想。

因為隨著年齡增長,她意識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仍然是音樂。“決定走音樂這條路是16歲以後的事。”當時,讀中4的她開始思考未來人生的方向,正躊躇間,音樂啟蒙老師對她的一番話,使她下了1個扭轉自己生命的決定――既然對音樂有天賦和興趣,何不好好發揮,也不枉自小辛苦紮下的根基。就這樣,她選擇了進修音樂,甚至遠赴英國考取學士和碩士音樂學位,全職音樂人之路從此開啟。

恩師改變人生

如果不是這名老師,或許今日的馬來西亞樂壇就不會有小提琴家楊佩絲這號人物了。當年恩師的1句話,改變了她的人生,如今,歸國後的她也一樣在大學裡教授音樂,她培育的,是國家音樂界未來的人才,責任之重可想而知。

然而,站在音樂教育的前線,她卻感觸頗深。

她在與學生交流時得知,其實部份選修音樂的學生,並不是真的熱愛音樂,他們只是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在家長的慫恿下,認為日後當1名音樂教師收入不菲,所以才進入音樂系。

對於抱著這種心態的學生,她既無奈又痛心,心痛音樂竟然被如此對待。因為音樂不比其他行業,它是需要高度毅力與堅持才可以有所成的專業,不僅如此,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於必須真心地喜歡,要不然學習起來就會覺得很困難,甚至很痛苦。

歸根究底,這些皆是馬來西亞文藝發展的困境,一般人對於全職音樂人的觀感仍然停留在“玩音樂不能當飯吃”的階段。但是馬來西亞在這近來的10年間,已經有了不少令人鼓舞的進步,她欣喜見到各類人文藝術活動的頻繁舉行,這證明了馬來西亞的藝術人才正在漸漸回流。(大馬光明日報

個人小檔案

姓名:楊佩絲(Joanne)

年齡:31歲

職業:小提琴演奏家/博特拉大學音樂系講師

經歷:2004年獲頒“馬來西亞10大傑出青年”(個人發展與成就榮譽獎);

曾經擔任張學友、陶喆與譚詠麟演唱會的特邀演奏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