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裕如‧這一回合,讀者贏了


台灣壹傳媒突如其來發表聲明,為動新聞向社會道歉,不提告台北市政府和市長郝龍斌了。有謂眾怒難犯,台灣人的集體憤怒這回終於讓不怕罰也不怕法的黎老闆害怕了。只不過以婦女為成員的幾個公民社團發起的抗議行動,竟能在短短數日號召社會,凝聚共識,狂捲風起雲湧的力量,震波越海撼動香港,在兩岸三地的華人之間也勢必成為社會運動的新典範。

壹傳媒一年前秘密開始籌畫動新聞,即使參與的內部人員,也不是都摸得懂老闆的創意。每天拿當天的新聞事件試作,再一次次請示,腥羶暴力的宗旨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歷程中逐漸揭露。這是動新聞公開真面目之後也讓台灣讀者不滿的地方:既然是黎老闆空前偉大的創意,為甚麼只敢在台灣上市,測試台灣的黃黑底限?

偏偏台灣不爭氣:當郝龍斌宣佈封殺蘋果日報進入校園,以免中小學生藉這家A(APPLE)報的條碼在手機上收看動新聞,卻的確有少數傳播學者擺出自由派的姿態,嘲諷北市府干預新聞自由,也的確有手握輿論工具的新聞媒體呼應。這類故意忽略閱聽人成年或未成年界線的聲音,不無偽善;所幸一閃即逝,不成氣候,反而襯托義無反顧支持政府下殺手的民間聲音是如此宏亮,以致難以阻擋。輿論未必代表民意,也未必能夠左右民意:那些象牙塔裡的傳播學者,應該好好思索這個命題的棒喝。

當然,今天如果不是壹傳媒太超過,散落的民意恐怕還未能集結起來,展示堅定的意志。不是嗎?平日街談巷議,人們不曾缺乏對低俗報紙的指責;然而,一邊罵一邊買一邊看,市場銷路無異鼓勵這些報導繼續既定路線,甚至變本加厲。走到今天動新聞這獨步世界的地步,讀者也有“功勞”。究竟是我們對公眾事務習慣性的冷漠,還是低俗才是我們的真實內在?唯可慶幸,有先覺者登高一呼,便成功刺激了群起響應,驗證人心仍在趨善的那一面。

以壹傳媒的性格,一紙道歉聲明不見得表示動新聞就將朝社會期待的方向改;若以小人之心,還說不準這是操作手法:先自己攪爛攪臭,把大家薰得一再降低對他的標準,直到幾乎不抱希望之後,他只消稍稍認錯,往上修正一點點,大家便歡喜嘉許,忘記初衷,輕輕放過。

壹傳媒對台灣不是沒有貢獻,甚至,動新聞事件也恰恰給了機會,提醒社會去檢視譬如新媒體這樣的新事務,得怎麼面對。讀者贏了一回合,後頭路還長哩。(星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