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世華媒體 ‣ 名家評論

第一頁上一頁    第 524 / 525 頁下一頁最後一頁
跳至  頁 

梁振英‧今天香港社會的階層流動性‧是願望不是現實

當年對香港前途有信心,留港發展的人;當年沒有信心,拿了居英權,或者有其他“保險”的人;以至既沒有信心,也沒有“保險”,留在香港“博一鋪”的人,在這15年乘了幾趟“白金直升機”,今天在香港的高薪厚祿資產升值,是在97問題上冒了高風險取得的高回報,這種向上的高速流動並不是慣常的流動,也不是香港的社會制度或公共政策有意識的產物。


李先知‧國基會報告露玄機‧支援經濟措施延續

官場中人週四特別澄清,報告中所指的支援經濟財政政策,並非單是指狹議的“派糖”措施,而是包括了為銀行給予中小企貸款提供擔保、加大政府基建開支等宏觀政策在內。換言之,大家可以預期政府的下一個財政預算案,極可能還是一個具刺激經濟作用的赤字預算,特別是曾班子中人透風謂,特首還是擔心明年香港經濟會有再下挫的風險。


彭孝維‧防觸動統獨意識‧馬淡化兩岸議題

對此,蔡逸儒則有另一番解讀,他認為國民黨若小輸,由於馬英九自豪兩岸關係是最大成就,預料應不會因此改變兩岸政策;若國民黨大敗,加上民進黨指摘馬親大陸,形成躁進的社會氛圍,“馬英九緊縮兩岸政策以求自保並非毫無可能”,不過蔡逸儒認為就目前形勢觀察,“選舉結果對兩岸衝擊應不會太大”。


夏泰寧‧接班佈局

“60後”官員出任中共省委書記,創下了中國官場的新紀錄,固然體現了中國官員年輕化的趨勢,亦可見胡錦濤為培養“第6代”領導人部署精密,用心良苦。然而,這樣的接班佈局始終未脫由上一代領導人指定接班人的窠臼,凸現中共領導層對推動黨內民主無心無力,更遑論推動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


周蔚延‧權力矇蔽民主

正當全國仍籠罩在這場血腥屠殺的悲憤之際,身為安帕圖安盟友的阿羅約竟然宣佈卸任後將競選議員,其動機其實不難理解。菲律賓政客第一要務,即是無時無刻握緊權柄,好讓敵手無法抓住自己的痛腳,攻以一擊。因此,這一次選舉,我們還在競選名單中看見了曾因貪腐入獄的前總統埃斯特拉達,以及飽受官司纏身的前第一夫人伊美黛。


陳裕如‧兩岸關係的“新論”激盪

先是解放軍將領羅援在北京大學演講,率直批評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是搞“和平分裂”。這是馬英九就職台灣總統以來,中國大陸方面首次出現對他的公開批評,出自解放軍將領之口,自有警告意味。羅援是高幹子弟,根正苗紅,發表涉台言論,超出胡錦濤的框架,這種“鎗走在黨前面”的言行,如果未經軍方同意或黨方放行,實無可能。因此,它是官方刻意釋出的訊息,即使不是決策改變,也是放話要台北方面聽進去。


汲取高鐵諮詢教訓‧認真落實公眾參與

可惜,有幸聽過政府完整反駁專聯方案的人為數不多,連擁有拍板通過權力的立法會議員,是否全部都聽過政府的全盤解說(需時至少一個小時),也值得懷疑。除了工程、數字和反駁專聯的方案,政府處理欠佳;就算是賠償給受影響的菜園村居民,政府的收地價較高價高出4倍,是否太“疏爽”?有測量師質疑今次的做法會立下壞先例。


陳裕如‧這一回合,讀者贏了

以壹傳媒的性格,一紙道歉聲明不見得表示動新聞就將朝社會期待的方向改;若以小人之心,還說不準這是操作手法:先自己攪爛攪臭,把大家薰得一再降低對他的標準,直到幾乎不抱希望之後,他只消稍稍認錯,往上修正一點點,大家便歡喜嘉許,忘記初衷,輕輕放過。


夏泰寧‧中歐關係無亮點

不過,看一看雙方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的交鋒,以及峰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對中國要求承認歐盟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等,並沒有積極、正面的回應,顯見中歐要永遠做朋友,說易行難。


羅淑芳‧為泰王祈福

泰王普密蓬在位63年,泰國發生了20多次政變,首相換了20多次。儘管沒有實權,但泰國國王在該國歷次政治危機之中都是統一力量的象徵。現在,遭政變推翻的流亡前首相塔辛要回來了,親塔辛的“紅衫軍”揚言示威抗議,但為了尊重泰王生日,也礙於內安法令,大遊行確定無限期延遲。


第一頁上一頁    第 524 / 525 頁下一頁最後一頁
跳至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