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平碉樓華僑建築‧承載滄桑歷史


  • “赤坎碉樓三家巷”記載世態民情與悲喜故事,今已作為影視城。(圖: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 開平碉樓塘口“立園”主人謝維立銅雕像,設在入口處。(圖: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 開平碉樓建筑物內的浮雕,原為灰色,後添加淺彩,顯得更美。(圖: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 有“華僑園林一絕”美稱的“立園”,整修後更顯雄偉。(圖: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 在自然環境中的“立園”景色秀麗,讓人驚豔。(圖: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 碉樓里其中一幢建筑物的內部設計,古色古香。(圖: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 開平碉樓擁有深厚的僑鄉古鎮文化,這是“馬來西亞鉛板廠公司”招牌。(圖: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 一張張劇照、影照與水彩油畫,道盡碉樓撼人和感人的故事。(圖: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 赤坎碉樓的天井建筑構造,風韻獨特,讓人發思古幽情。(圖: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 具有濃郁南國特色的“土地神位”,色彩鮮豔。(圖: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中國)中國廣州的開平市,可說是“中國碉樓之鄉”;但開平碉樓對我來說,只剩下一些傳說,以及模糊的記憶。

我在陸陸續續追尋中,從紀錄片、新聞報導、攝影圖片等瞭解它的點和面,提昇對它的印象,但它是那麼熟悉又陌生。

每座碉樓承載世態民情

我背包站在開平的碉樓前,眺看塘口、蜆岡、赤坎和百合景緻,讓思緒飄逸……我只從13個城鎮中,隨緣叩訪數座碉樓,目睹了它的斑駁身影,從褪色的歲月中,有如見證它那數百年的滄桑歷史。

每座碉樓仿佛都承載多變的世態民情,活脫脫地交融著悲、喜、哀、樂的故事。

從這裡也能讓人体驗出,在那戰亂年代,對生存的艱難與生命的無常,留下了最驚動的一刻……在開平的1800多座碉樓中,大多擁有厚實、沉穩和大氣;它的千姿百態,以及异彩紛呈的風姿,也被譽為“華僑文化的典範之作”。

碉樓建築具僑鄉古鎮文化

最令我震撼的是那碉樓建筑的藝術之美,具有深厚的僑鄉古鎮文化,在赤坎鎮,我就拍攝到一幅長方形的廣告牌,以黑字白底中英巫三种語文書寫,中文字竟然是:“馬來西亞鉛板廠公司”!

廣告牌挂在一排整齊,具有英國建筑格式騎樓前石柱上方,一如在霹靂州近打河流域的城鎮里,可看見的雙層戰前店鋪造型一樣,擁有濃郁的南國特色,讓人發思古幽情。

揉合中國西洋建材結晶體

我站在赤坎鎮前,讀著它的歷史身世,知曉它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而堤西路古民居多建於20世紀20年代,由僑胞等人興建。這种揉合中國傳統與西洋混凝土建筑材料的結晶体,風姿獨特。

數百年來,華僑文化的興盛和發展,造就了僑鄉獨樹一幟的建筑風格和民俗風情,都在開平碉樓一一展現出來,讓我飽覽熟悉的鄉情,以及仿佛大家曾經共處的舊時光,還有你我認同的歷史痕跡。

著名電影外景拍攝場地

來到赤坎古鎮,它也是遠近聞名的電影外景拍攝場地。

我在一幢建筑物的其中一個角落,佈置著香港及內地電影公司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場景,一張張的劇照,連同開平碉樓影照與碉樓水彩油畫,道盡了撼人的故事。

有“華僑園林一絕”美稱
塘口“立園”風格獨特

我第一個叩訪的開平碉樓,就是塘口“立園”。它建筑精美,風格獨特,有“華僑園林一絕”的美稱。

由於環境自然,得天獨厚和景色秀麗,讓人驚豔。它的主人謝維立,僑居美國,以10年的歲月耗資千萬元興建,名曰:立園。

走入立園其中一座未完成的建筑物,站立沉思,它已具規模的外觀,原來是校址。僑胞向來熱愛民族文化教育,一如大馬華人一樣,前仆後繼,無怨無悔。可惜日軍入侵,半途停頓迄今。

其他碉樓也是一樣,在日侵中國期間,受到不同層度的摧毀和破坏。

瑞石樓升峰樓錦江樓各具風姿

至於開平市蜆岡鎮碉樓群中,比如村後的瑞石樓、升峰樓和錦江樓3座碉樓,皆具有不同風姿;如錦江樓建筑形体簡洁,是防御性顯著的碉樓。

瑞石樓是典型的居樓式碉樓;升峰樓呢,是祈求家庭溫馨與鴻圖大展事業的心願。

這3座碉樓是由黃氏家族威望最高的黃貽桂開創,接著由家族成員規建起來。從清朝光緒年間,即1875年開始,一直到1928年全部前後建竣。

它們都是由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中西融合的灰塑圖案、柱廊造型精致秀偉、落地長窗格調、傳統家具風韻、俊勁宏美書法屏聯,以及南亞印度建筑情調等。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文/圖:陳川興)



為何華僑集資興建碉樓?

1920年代,開平市地勢低窪,每遇颱風暴雨,常有洪澇之憂。加上當時社會秩序混亂,因此,清初即有鄉民建築碉樓作為防澇防匪之用。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統治更為頹敗,開平人民迫於生計,開始大批出洋謀生,經過一輩乃至數輩人的艱苦拼搏漸漸有些產業。

到了民戰亂更為頻仍,匪患尤為猖獗,而開平因山水交融,水陸交通方便,同時僑眷、歸僑生活比較優裕,故土匪集中在開平一帶作案。在土匪不斷的四處搶劫,在1922年12月時,眾匪夥劫赤坎地區開平中學時,被鷹村碉樓探照燈照射,四處鄉團及時截擊,截回校長及學生17人。

此事轟動全縣,海外華僑聞訊也十分驚喜,覺得碉樓在防範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節衣縮食,集資匯回家鄉建碉樓。後來,一些華僑為了家眷安全,財產不受損失,在回鄉建新屋時,紛紛建成各式各樣碉樓式的樓宇。(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最後修訂於2012年8月27日)

更多資訊:開平碉樓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