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記憶中的澎湖灣


(台灣)“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沒有椰林綴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1979年,後來被譽為“台灣民歌王”的潘安邦憑藉著一曲《外婆的澎湖灣》紅透台灣,甚至唱響整個華人地區。

然而,“外婆的澎湖灣”究竟在哪裡?

“所有的內灣,都是澎湖灣。”導遊王小姐說,澎湖四面環海,而馬公島和白沙、西嶼形成一個巨大的半圓,在這個半圓中有很多內灣。

10年前從南投移居到澎湖的帆板好手王浩卻明確地說:“觀音亭附近的海灣就是澎湖灣。”

在澎湖縣觀光局,張瑞棟局長面對記者的好奇拿出了一張地圖,地圖上畫著潘安邦在澎湖的舊居金龍頭眷村,在眷村下面的海灘直到觀音亭都被重重地用紅線標注。觀光局準備在這個區域設置一個地名標誌,把澎湖灣的位置確定下來。

然而,在澎湖出生且年過半百的出租車司機老吳對此卻不以為然,“根本就沒有甚麼澎湖灣啦,那只是一個抽象的名詞。葉佳修也不是我們澎湖人。”

葉佳修是《外婆的澎湖灣》的詞曲作者,是台灣鄉村民謠與校園民謠的領軍人物。當年,他感動於潘安邦講述的與外婆的故事,隨後憑著想象創作了《外婆的澎湖灣》,但他坦承,在寫這首歌時從未到過澎湖。

這樣的答案對於那些追尋著“晚風輕拂”、“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而來的人們而言,未免有些讓人失望。

當人們徜徉在夕陽西下浪漫唯美的沙灘上,看著母親帶著孩子在沙灘上拾貝殼,看著孩子們在橙紅色的海水裡嬉戲;走在清晨古老而狹窄的街道裡,聽著老阿媽清掃街道的刷刷聲和青年歌手在街頭彈奏的吉他曲;留戀於夜市昏黃的燈光下,聞著撲鼻的滷味香和混著海水的鹹鹹的海風味道,也許就走進了真正的“澎湖灣”。

然而,人們永遠都無法真的走進潘安邦的“澎湖灣”,那是屬於少年潘安邦和他外婆兩人私有的回憶。潘安邦後來說,他拿到葉佳修為他寫的這首歌當天,立刻從台北打長途電話到澎湖給外婆,在電話裡唱了這首歌,可是電話的那一頭在他唱完後沒有任何聲音,他可以感覺到外婆在啜泣、流眼淚……沒有人能夠走進別人的回憶,所以,有必要去追問“澎湖灣”具體的位置到底在哪裡嗎?

今年7月,記者沿著澎湖的內灣尋找哪裡才是最美的“澎湖灣”。一家小飯館的包房裡,突然傳來熟悉的歌聲。湊上去探尋,卻發現一群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拍著掌,大聲地唱著《外婆的澎湖灣》,他們表情熱烈且激動,眼神卻仿佛望著遙遠的地方。

他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澎湖灣”,這首歌對他們來說,就是能將他們帶回到那些青春歲月、美好回憶的一個快捷鍵——“澎湖灣,澎湖灣,外婆的澎湖灣,有我許多的童年幻想,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新華社



你知道嗎?

澎湖位於台灣海峽的中央,由64個島嶼組成(只有20個有人居住),面積 126.8641平方公里。

澎湖眷村造就了兩位歌壇名人,一位是已故歌手張雨生,另一位則是民歌歌手潘安邦。潘安邦一首膾炙人口的《外婆的澎湖灣》,不僅普遍傳唱於華人世界,也為澎湖打響名堂。

《外婆的澎湖灣》是葉佳修根據潘安邦的經歷寫的。潘安邦童年時期曾和外婆生活在澎湖縣。他每天放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菜市場去幫外婆賣菜。之後,潘安邦就會攙扶著外婆,來到澎湖灣散步。有者這樣評價《外婆的澎湖灣》:“潘安邦的故事,葉佳修的代表作,校園民歌運動的紀念碑,鄉土情懷的音樂寫真,童年生活的純真回憶,影響一代人的不朽之作“。

因為嚮往《外婆的澎湖灣》,有不少遊客到澎湖縣旅遊,但對於“澎湖灣”在哪裡這個問題,卻各有說法。澎湖縣政府為塑造澎湖灣的具體意象,讓廣大遊客有“身歷其境”之感,特別選在潘安邦位於眷村的舊居,結合周遭環境打造出《外婆的澎湖灣》的唯美景點。

縣政府另外還設置潘安邦與外婆塑像,設計成潘安邦與外婆嬉戲的意象,走近時還會播放《外婆的澎湖灣》的歌曲。

《外婆的澎湖灣》   
詞曲:葉佳修
 

晚風輕拂澎湖灣
白浪逐沙灘
沒有椰林綴斜陽
只是一片海藍藍
坐在門前的矮牆上
一遍遍懷想
也是黃昏的沙灘上
有著腳印兩對半
那是外婆拄著杖
將我手輕輕挽
踩著薄幕走向餘輝
暖暖的澎湖灣
一個腳印是笑語一串
消磨許多時光
直到夜色吞沒我倆
在回家的路上
澎湖灣澎湖灣
外婆的澎湖灣
有我許多的童年幻想
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
還有一位老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