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蔥椰子會奪權


(印度)在南亞發展中國家,食物和政治經常有著緊密的糾纏關係,當國民的口味受到威脅時,這層關係將變得十分緊繃。

洋蔥在印度嚴重短缺,斯里蘭卡則出現了椰子短缺現象,而孟加拉國食油價格大漲,這些糧食問題都在衝擊著這3個國家的政府。

雖然印度不會有人因洋蔥短缺而餓死,但是食物味道卻不一樣了。若要保持味道不變,就得付出更大的成本,這讓許多人非常不高興。

在大部份印度菜餚當中,洋蔥、大蒜和薑都是不可或缺的食材,為數千種咖喱和辛辣菜餚提味。

同樣地,椰肉和椰漿給了斯里蘭卡菜餚獨一無雙的風味,是濃郁的佐醬。

目前發生在印度的“洋蔥危機”,導致洋蔥價格暴漲3倍至每公斤80盧比(或每磅88美仙),引發民眾廣泛抱怨,指商家囤貨牟利和政府管制不力。

誰會想到,小小一顆不起眼的洋蔥,竟然有著讓人意想不到的巨大政治影響力。

1980年1月,甘地夫人利用洋蔥上漲所激起的廣泛民憤,重新奪回執政權;她在競選活動上以一串串的洋蔥向人民傳達訊息,即一個沒能力控制洋蔥價格的政府沒有資格掌權。

同樣的在1998年,洋蔥價格暴漲6倍間接導致德里州政府在選舉中落敗。

食品通膨壓力和歷史先例的陰影籠罩下,辛格總理的政府大刀闊斧禁止洋蔥出口、撤銷洋蔥入口税,甚至從長期敵對的巴基斯坦大量進口洋蔥。

但這些舉動並無法平息南德里菜市場買菜者的怒氣,其中一名消費人阿維納什.桑卡(Avinash Sangar)“每週被逼減買一半洋蔥”,“我當然很生氣,但又能做些甚麼?又有誰能做些什麼呢?”

住在德里高尚住宅區內的家庭主婦蘇曼.庫塔(Suman Gupta)也開始減買洋蔥。

庫塔說:“除非你有洋蔥和番茄,不然你的食物將變得乏味。”

她補充道:“如果連我們這些人都感到痛楚,試想像低下階層在吃chapati薄餅時只能配些鹽和青辣椒!”

與此同時,《印度時報》提供了一些5星級酒店主廚們的無洋蔥烹煮咖喱貼士,而賈坎德邦(Jharkand)一名輪胎商也推出換輪胎送洋蔥的促銷活動(卡車輪胎送5公斤洋蔥,普通私家車輪胎送1公斤)。

在鄰國斯里蘭卡,政府被迫介入緩和椰子短缺問題,禁止砍伐椰樹,並首次安排從印度和馬來西亞進口椰子。

與印度洋蔥一樣,椰子是斯里蘭卡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椰子短缺可能衝擊國內的政治情況。

1977年,斯里蘭卡左派聯合政府在人民不滿食物價格暴漲的情況下失去政權。由於當時椰子價格極為高昂,許多商家遂將椰子剝成兩半來賣。

早前斯里蘭卡政府為椰子設定零售頂價,國營商店出售的椰子每粒售價為30盧比(約27美仙),但是存貨很快就賣完,之後便在黑市以兩倍的價格出現。

繼茶和橡膠之後,椰子是斯里蘭卡主要的傳統出口產品。然而,椰園被徵用作屋業發展以及需求量上升加劇了目前的短缺問題。

孟加拉的問題則是食油價格高漲,特別是大部份家庭使用的棕油。

孟加拉政府把食油價格暴漲現象歸咎於商家,指他們為了牟取暴利罔顧政府訂下的價格指南。

商務部長福洛漢(Faruk Khan)早前訓斥商家們:“這不是一個沒有政府的國家,你們不可以隨意標價。”

其他人則認為政府沒有盡力抑制物價上漲。

自從食油價格在11月份某一天內上漲了將近20%之後,達卡法院隨即命令政府解釋,為何它們無力控制油價的行為不應被視為違法。

達卡一名雜貨商安華.赫桑(Anwar Hossain)說,他被迫將批發商的漲價壓力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他說:“顧客看到物價高漲固然非常憤怒,卻只能無奈地接受。”

孟加拉是2008年全球食品危機其中一個受害國。當時有數千名工人走上達卡街道示威騷亂。(原文:法新社)

英文版:Onions, coconuts and the politics of taste in S. Asia



你知道嗎?

印度菜以咖哩聞名,主要依魚、肉、菜等不同食物來調和多種香料,既不掩蓋食物本身的天然滋味,又有濃郁的香味。咖哩羊肉、酥炸鮮蔬等都是較普遍的印度佳餚。另外,印度奶茶及飯後甜點也極具地方特色。

印度菜的咖哩味很濃,洋蔥佔有絕對主導的地位。印度咖哩是用它熬成的,菜是用它炒燴出的,肉類是用它浸泡的。據說,印度菜所放調料之多,恐怕是世界之最,每道菜都不下10種。

印度菜強調食材新鮮,香料更是現磨的;大量拌入椰漿和酸奶,以增加醬汁的濃度與香味,也是其特色之一。印度人在食材的選擇上比較單一,通常只是雞肉、羊肉、海鮮和各類蔬菜,調料雖然種類繁多,但是每道菜都會有一款比較主要的調味料。印度菜口味較濃,但愈往北部則口味漸淡。(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最後修訂於2010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