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點蠟占卜未來


(俄羅斯)在冬天的夜晚,一群年輕俄羅斯女孩聚在一起占卜。她們滴熱蠟、把鞋子丟出窗外、弄皺報紙,希望能藉此預見自己未來的丈夫或是事業。

這個在19世紀文獻中清楚記載的儀式至今仍然風行。俄羅斯人通常在東正教聖誕節(1月6及7日)和1月19日主顯節之間的夜晚占卜。

儘管占卜是在兩個基督教節日之間進行,東正教卻視之為異教殘留下來的習俗而加以反對。然而大多數俄羅斯人卻對它極為重視。

在檢視了倒入冷水中的蠟之後,29歲的葉莉娜(Yelena)作出了足以改變人生的決定──辭掉工作並開設了自己的公關公司。

她告訴記者:“我們將溶化了的蠟倒入冷水中之後,看到了一個人爬山的模樣。我那時就決定離開公司,自己出來創業。”

兩年前她的朋友茵娜(Inna)也在蠟中看到麥克風的形狀,而決定改變生命的方向。她毅然加入歌唱事業,並於去年錄製了首張個人專輯。

儘管如此,葉莉娜對占卜仍心存疑慮。

她說:“每個人都看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這些徵兆只不過確認了我們本身的夢想。”

除了事業,女性也通過占卜探尋情路,一些甚至說,她們看到了她們未來丈夫的模樣。

36歲的卡亞(Katya)說:“15年前,我看到了我未來丈夫的樣貌。”她不是用滴熱蠟方式,而是研究皺紙球在牆上映照出來的影子。

她和丈夫3年前離婚了,不過如今還在參與占卜聚會,並說這純粹是為了好玩。

37歲網絡專案經理歐蕾斯亞(Olesya)說,她兩年前和一班朋友在滴蠟時看到鴿子的形狀,意味著她們其中一人即將結婚。

她打算在莫斯科一家酒吧會見朋友並進行新一輪的占卜。

年輕女孩們運用各式各樣的手法,來預知自己未來的配偶。

一些女性把鞋子扔出窗外,如果有男子將它撿起來,她會問他的名字,並相信這人會是她未來的丈夫。一些人則從咖啡渣看出男子的樣貌。

蘇聯時代占卜依舊盛行,一些女性甚至利用蘇共官方喉舌《真理報》(Pravda)作占卜預測。

71歲女工程師瑪麗娜.琪麗連可(Marina Kirilenko)曾將報紙揉成一團,然後觀看它的形狀。她於1963年看到一輛戰車的樣子,並相信這是預言她以後會從遠東地區搬去莫斯科。

數年後她在蠟中看見一個提著公事包的男子,顯然預測她將與一名集體農場主管結婚。

她說:“你越是相信奇蹟,奇蹟就越有可能發生。”

心理學家斯維拉納.菲多羅亞(Svetlana Fyodorova)將俄羅斯人深信占卜的行為歸因於他們過去的異教信仰。

她告訴記者:“俄羅斯人喜歡占卜,因為它釋放了他們的潛意識。”

她說:“與歐洲相比,基督教傳入俄羅斯的時間不算太長,舊時異教傳統的痕跡仍然存在。”(原文:法新社)

英文版:Russians seek omens and foretell husbands in winter ritual



你知道嗎?

正教會(東方正教會),是基督教中的一個派別,它是與天主教、新教併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別之一。

公元1054年,基督教發生了巨大分歧,分裂成東部的正教和西部的天主教。東部的正教自稱為“正”(Orthodoxia,意為“正統”),認為只有正教會才保留了基督最原始的教導和傳統。正教相信,正教信仰就是上帝“一次傳於聖徒”(儒達書/猶達斯書/猶大書3)的信仰。這一信仰在正教會中代代相傳,毫無增刪。

由於正教位於東方,故此又稱為“東正教”。目前,正教是基督宗教中的第二大教派,信徒人數僅次於天主教,主要分佈在希臘、俄羅斯、烏克蘭、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東歐國家。

與天主教不同,正教由一些被稱為“自主教會”或“自治教會”的地方教會組成。這些教會彼此獨立,但卻有著共同的信仰。

“儀式”在東正教中,佔重要的位置。透過“儀式”信徒能與教會保持關係。東正教的神學家認為,宗教儀式是教會對教徒思想發生影響和作用的重要手段。東正教與天主教一樣也有七大聖禮:受洗、塗聖油、受聖職、告解、婚配、終傅、聖體血。

受洗

東正教的信徒受洗,都要浸到水中。因為東正教認為,浸到水裡可以洗除原罪和本罪,並且可以得到“神的恩惠”,因此再生,之後才有資格領受其它的聖禮。

塗聖油

“聖油”需要經過主教祝聖之後才能被使用。塗聖油是表示“聖靈恩賜的印記”。這是在剛受洗後施行的,為的是使新入教者堅定對三位一體真神的信仰。

受聖職

受聖職是當有人擔任神職時,所舉行的聖禮。

告解

又稱為“懺悔”。當信徒有犯錯時,可以透過此行動贖罪。東正教會規定:七歲兒童以上,需要先懺悔告解後,才可以領聖餐。

婚配

透過一套儀式在教會內舉行婚禮。婚禮中有一個儀式名為“加冠”,即新人們被加冠為其未來家庭的國王與王后。

終傅

在信徒臨終前所行的儀式。在臨終病人的眼、耳、口、鼻、臉頰、胸、手、腳塗抹聖油。目的是讓臨終病人可以免受病痛之苦,赦免罪過,安心地進入天堂。

聖體血

又稱“聖餐禮”。是最重要的一項聖禮。東正教會每週日都會舉行一次聖體血。(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最後修訂於2011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