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沙漠的千姿百態


(埃及)沙漠的風會隨時改變沙地一切形狀,親近她即深入莫測,景色變幻無常,每往前一步是無法預料的空茫。這裡的主人是大自然而不是人類。

岩石和沙漠的地域,散發遼闊的莫名感覺,無從探索的宇宙神性,瀰漫遠近荒涼,孤獨和寂靜充盈天地。

老虎(Tiger)是資深的沙漠響導,開著原始的四輪驅動車,在沙漠裡橫衝直撞,一邊播響阿拉伯歌曲,一邊為我們製造沙漠探險的驚慌。他是沙漠的孩子,九歲時婆婆帶著他深入沙漠,艱苦過程與生存挑戰讓他和撒哈拉有著深厚情緣,風沙的脾性他諳熟心裡。長大後不能適應城市喧囂,把餘下生命獻給沙漠。即使多年經驗,在深入無人煙的大漠時,他仍小心翼翼觀察風向,顯示人類在不可預知的大自然面前的謙卑。

行走沙地憑經驗

荒漠裡藍天下只有我們的車在孤行,穿越起伏沙丘,比過山車還驚險刺激。當輪子陷在沙子裡咆哮不前,或傾斜懸掛在沙丘邊緣,老虎總在我們尖叫聲中,獲得驕傲滿足笑容。行走沙地憑的是經驗,衝浪高度憑的是感覺的拿捏。往往還在緊張著汽車能否向上沖,思忖沙丘背後看不到的驚險,老虎卻以最快速度越過高點往不知斜度的斜坡迅速下滑,提起的心還懸空,眼前已是另一片茫茫大漠景象。

沖不過柔軟沙地時,老虎就會把車倒退更遠距離,再卯足全力咆哮向上沖,而車上的我們也會撕喊著和他一起大喊加油。每個上沖都是無可期待,每個下滑都是茫然的釋放,當車子幾乎呈直無法逾越時,感覺自己就在藍天懷抱裡,當車子迅速落地,頓然回神彷彿夢醒。周圍,只有黃沙,岩石,太陽和風,還有老虎如沙漠的淡定和堅毅不放棄的神情。

風的神氣與威力

沒有什麼地方比在浩瀚的大漠更能感受風的神氣與威力——流動沙丘隨風不斷移動,風力不斷塑造地貌。疾厲時發出之威力,能把岩石表面已經風化破裂的碎石和沙粒吹揚帶走,擴大岩石中的裂紋和裂隙。

風挾帶碎石,沙子,隨著風向的轉換和風力的大小,對路經的岩壁進行磨蝕,行駛著自然賦予的雕鑿神技,逐漸磨削堅硬岩塊成千姿百態的奇異景象。

瑰麗壯觀的嶙峋怪石精奇多姿,似人似獸,如柱如墩,若蘑菇若城堡,在漠漠風沙中猶如天地的精靈,蘊藏著宇宙中不可說的秘密。

途中,老虎領著我們見證40萬年前沙漠的森林地,從化石的樹幹看來,可以想像其高大茂盛的姿態。撒哈拉的氣候隨歲月經歷乾燥期和濕潤期的交替,人在塵世幾番今生來世輪迴夢,於自然只是一個等閒的陰陽輪替。

歷史古蹟

古埃及人相信人與神共同主宰世界,法老便是神的代表。他們彷彿生活在眾神之間,人神渾然一體,神的面孔就是人的面孔,人的面孔也是動物的面孔,動物的面孔也是神的面孔。於是,在神的引領下,人在死亡後靈魂遁入永生,屍體被製成木乃伊,等待生命輪迴的甦醒。

吉薩金字塔群

吉薩高原是最高大的金字塔群,這裡保存著斯芬克司的獅身人面塑像,胡夫,哈弗瑞和門卡拉金字塔。他們是祖父孫三代。

這三座金字塔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擋住彼此的陽光,完美設計令人驚嘆。

卡納克神廟

卡納克神廟(Karnak Temple)由三座獨立神廟組成,塔旁是獅身公羊頭的遺址,保護著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神廟的柱頂和牆上,飾有淺浮雕圖案和象形文字,描繪了很多向神獻上祭品的場景,還有埃及人遠征敘利亞和赫梯(Hittie)的戰爭場面。淺浮雕精緻無以倫比,六人環抱的巨大石柱彷如石林,氣勢驚人,在光影下走動恍如在久遠的空間。

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LuxorTemple)入口處是一條立有600塊獅身人面像石刻甬道,氣勢壯嚴,這條祭神大典甬道直達卡納克神廟。遠遠就可看到保存下來拉美西斯二世的坐像,恢弘驚人的石刻面前,遠古的神威直撲而來。

法老的神態或傲然或凝然或篤然望向前方,面容純淨安詳,坐姿安穩如泰,站姿邁步向前,彷彿無懼於風沙歲月,神情堅毅昂然地走在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永恆。完美的雕刻藝術超凡脫俗,讓人心神俱醉,軀體肌肉發達,臉龐豐美神奕,瀰漫古埃及法老獨有的氣息。

國王谷

國王谷處在底比斯最高峰的僻靜深處,60座陵墓永久沉睡著古埃及30多位雄才偉略法老。儘管他們為自己選擇了一塊遠離生命跡象的幽谷,避開引盜墓者註目的金字塔方式為永久宿地,仍然無法逃避無數次的劫掠,珍愛的隨葬品流落世間,木乃伊被廉價出售。唯一還在墓裡保存完好的是圖坦卡蒙之墓(Tomb of Tut Ankh Amun),由於他的位置處於拉姆西斯六世的廢墟下,因此蒙蔽了盜墓者之眼而未遭破壞。出土文物5000多件陳列在開羅埃及博物館。其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巨大的石棺,被放置在四個相互套裝的鍍金木槨中。

門儂巨像的遺跡

在國王谷和尼羅河之間的遼闊平原上,有一處陵寢神廟,公元前27年一場可怕的地震嚴重毀了底比斯所有建築物,巨大裂縫從上而下劈開,使巨像倒塌,僅剩下兩尊被人們稱為門儂巨像(Memnons)的遺跡。門農是神話裡曙光女神的兒子,據說每次太陽升起時就可聽到巨像發出悲沉的口哨聲,直到羅馬時期被重修後這種現象才停此。

獅身人面像斯芬克司

獅身人面像斯芬克司(Le Sphinx),金照下是無雙的壯麗,散發著莫測的神秘,等閒千年歲月與風沙,他的秘密深沉在古今埃及的日月裡。人面獅身代表力量與智慧,整個天然石塊雕成。可惜他的鼻子在14世紀時被迷信的馬木魯克斯人(Turks)當大砲靶子炸掉了。

如果說斯芬克司是埃及的標誌,那是修築工程的謎團與神奇,而離開羅700多公里的盧克索,卻讓我驚嘆古埃及文化的輝煌。古老底比斯即現在盧克索,是古埃及帝國千年首都。意為“100個大門的宮殿群”,可以想像其曾經的繁華。

現代盧克索城市部份是建在千年廢墟之上,許多古蹟可能還掩埋在沙裡。

感覺中這個城市分上下兩層,現在重疊過去。遠古的神明崇拜已然消失,但可感受往昔莊嚴神聖的神廟,是人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而今人依賴於前人豐富的遺產繼續生存。

可以見證昔日榮耀的,便是斷垣殘壁的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

巴哈瑞修道院

巴哈瑞修道院(Al-D​​eir Al-Bahari Temple)建在山的深處,是唯一長時間統治埃及的女王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wt)的祭葬殿。供奉哈特霍爾女神(Hathor),她是眾神的母親,是愛情,音樂和舞蹈的保護神。哈特謝普蘇特是個對政治敏銳,有魅力和野心的女人,為了實現當國王的心願,向宗教和祭司階層發出呼吁自己是神靈的後裔,並採用了國王的專用禮儀,身穿男子服裝,戴假須等。有才幹的女人都要有獨排眾議的勇氣和智慧,還要有非常手段的心計,方能在男性世界中脫穎而出。她在位20年,政績卓越,就中國歷代皇朝而言,僅有武則天可與之媲比。(馬來西亞南洋商報)



你知道嗎?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簡稱埃及(Egypt),來源於古希臘對埃及的稱呼Aigyptos,原型是古城孟菲斯的誤稱Hekaptah,意思為普塔神靈之家。阿拉伯語自稱埃及,意為“遼闊的國家”,來源於亞述的楔型文字,塞姆語的米斯里。

埃及是東朝鮮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20,00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8000萬。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地理上埃及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埃及大部份國土位於朝鮮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信徒主要為遜尼派,另外還有基督教與其他宗教;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首都:開羅
最大城市:開羅
地理最高點:凱瑟琳山(海拔2,629公尺)
海岸線:2,450千米
時區:UTC+2
國家象徵國花:睡蓮
國家代碼:EGY
國際域名縮寫:EG
國際電話區號:+20
貨幣單位:埃及鎊(EGP)
人口:截止到2010年1月,埃及人口數約為8155萬人(含220萬海外工作人員),人口增長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達到1.97%。
人種:東方哈姆族(埃及人、貝都因人、柏柏爾人)佔99%,希臘人、努比亞人、亞美尼亞人、意大利人和法國人後裔佔1%。

埃及大約90%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其餘的人則多半信仰基督教。埃及还有信基督教的科普特人。

埃及目前共有七項世界遺產,包括六項文化遺產,一項自然遺產:
阿布米奈(文化遺產,1979年)
底比斯(埃及)古城及其墓地(文化遺產,1979年)
開羅伊斯蘭老城(文化遺產,1979年)
孟菲斯(埃及)及其墓地——從吉薩到代赫舒爾的埃及金字塔區(文化遺產,1979年)
從阿布辛拜勒神廟到菲萊神殿的努比亞遺址(文化遺產,1979年)
聖凱瑟琳修道院(文化遺產,2002年)
鯨魚谷(自然遺產,2005年)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最後修訂於2011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