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走入動物天堂


  • 地形更多變的桑布魯是肯尼亞北部最受歡迎的保護區。(圖:香港明報)

  • 在乾旱地區生活的長角羚羊把桑布魯當做家。(圖:香港明報)

  • 長著圓耳的細紋斑馬憨態可掬。(圖:香港明報)

  • 奔跑的長頸鹿家庭是非洲最令人難忘的畫面之一。(圖:香港明報)

  • 難得一見的黑犀牛是萊瓦動植物保留地的明星。(圖:香港明報)

  • Il Ngwesi度假村的所得都用來發展當地的社區,因此當地村子都算是富裕。(圖:香港明報)

  • Il Ngwesi的別墅採用半開放的設計,讓住客更能感受非洲的原始風貌。(圖:香港明報)

  • 將驢子扮成羚羊以靠近食草動物並捕抓牠們,當地馬賽人就有這樣的傳統。(圖:香港明報)

  • 桑布魯的女子平時也愛穿戴著誇張艷麗的服飾。(圖:香港明報)

(肯尼亞)由富饒的內羅畢(Nairobi)出發往肯尼亞北部,眼前的色調由飽滿的嫩綠轉化成乾癟的褐黃,一列列的越野車經過,掀起一幕幕的滾滾黃土。不小心眨眼,你會以為自己到了美國西部,在某一刻你會慶幸自己只是短暫過客,然而還是有人愛上這裡,20世紀最偉大的探險家之一Wilfred Patrick Thesiger,曾經把這裡當做家,並認為北部城鎮馬臘拉爾(Maralal)是退休後最理想的隱居之地,雖然在我們這些凡人眼中,那地方只是個荒蕪小鎮。

桑布魯人(Samburu)是這片荒蕪中最燦爛的生命,肯尼亞北部最著名的野生動物天堂桑布魯國家保護區就是以這一族群命名。遊客能輕易的在這裡看見他們朝思暮想的五大野生動物(獅子、獵豹、大象、水牛、犀牛),但由於交通不便,桑布魯不像馬賽馬拉(Masai Mara)或安博塞利(Amboseli)有大量遊客。

圓耳細紋斑馬討人喜歡

佔地約300平方公里(約為兩個大嶼山的面積),桑布魯地形多變,幾座線條優美的大山及造型類似張開手掌的埃及姜果棕(Doum Palm),為你的非洲畫面提供了美麗的布景。蜿蜒的埃瓦索恩吉羅河(Ewaso Ngiro River)纏繞著整個園區不放,滋潤了兩岸土地,也成了野生動物密集的地區。我們睜大眼睛特別留意格利威斑馬(Grevy's Zebra,亦稱為細紋斑馬),其圓耳和更為細密的黑白條紋,讓牠看起來更為討喜。“除了五大之外,桑布魯還能看見其他東非較少見,在乾旱地區生活的動植物,包括長角羚羊、網紋長頸鹿、藍腳索馬里鴕鳥等。”導遊Evelyn說。

過去肯尼亞一直是歐洲貴族偏愛的目的地,狩獵之旅也蔚然成風,然而一切已成往事,肯尼亞當局清楚正是這些野生動物為他們帶來源源不斷的外匯,因此1977年全國開始禁止獵殺野生動物。保護環境和野生動物的責任不應該只落在政府肩上,當地社區也得積極參與,畢竟他們的子孫後代得永遠在此生活。

在肯尼亞野生動物管理局和國際捐贈者的支持下,不少社區所擁有的牧場也開放成私營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據瞭解,目前肯尼亞只有約10%的土地受到法律的保護,超過七成的野生動物不在國家公園和保護區內,隨著人口增長,人類也“侵佔”了野生動物的生態環境,因此民間的參與也決定了肯尼亞野生動物命運的未來。其中位於桑布魯附近的萊瓦動植物保留地(Lewa Wildlife Conservancy)可是其中最成功的私營保護區。

威廉求婚前夕下榻酒店

萊瓦動植物保留地是著名的犀牛保護區,駛入園區不久後,我們就看見了罕見的黑犀牛,正埋頭啃食一地的早餐。據導遊說,肯尼亞境內的黑犀牛都幾乎在這個保留地裡。車子經過兩個小時兜兜轉轉的顛簸,位於半山腰的Il Ngwesi度假村才出現眼前。穿著傳統馬賽服飾的當地人,舞動著身體哼著歌謠迎接我們。他們都是當地的馬賽人(Maasai),擁有並管理這家只有六個客房的酒店。需要這番折騰也肯定嚇壞了矜貴的旅人,但威廉王子可喜歡這家度假村,來了三次,向凱特求婚的前一晚就住在這裡。

Il Ngwesi可說是肯尼亞推廣永續和社區旅遊發展的最佳案例,8年前這個社區獲得一筆發展經費,在萊瓦動植物保留地的幫助下,當地的馬賽人決定開設一家度假村。雖然由馬賽人當家作主,但經過專人的培訓,酒店的服務和餐飲等都十分到位。度假村的建材都在當地取得,以壯實的樹幹為棟樑,棚頂則以棕櫚葉編織而成,設計師配合地形,安置了六棟造型如蘑菇的別墅。客房設計頗為巧妙,低矮的屋檐,能通風也能遮陽,半露天的客房沒設置空調,但一點也不覺得悶熱,你甚至能將大床推到陽台上,讓漫天的星星伴你入眠。眼底的山谷是個小水塘,經常有不同的野生動物輪流到那裡飲水,不間斷為你現場直播野生動物頻道的畫面。

客房觀星看野生動物

通過當地人的引導,客人不止感受到當地的文化及生態,無形中也幫助了當地社區,皆因酒店所得都用來改善當地人的生活水平。酒店經理James帶我們參觀保護區內的村莊,那也是我們此行中看見的最乾淨也較為富裕的村子,自給自足讓他們變得更有尊嚴。村人在合歡樹下跳著武士舞,一直跳到夜幕低垂,在幢幢樹影和昏暗的煤油燈中,我們享用以柴火燒出來的烤肉,深刻感受到旅遊業也能是正面積極的力量。

桑布魯人
一夫多妻制

桑布魯人大多分佈於偏僻的肯尼亞北部,他們和馬賽人的文化習俗十分相似,語言也能互通,然而馬賽人更為入世,桑布魯人則較少受到現代化的“污染”,還保留了不少傳統習俗,包括一夫多妻制和飲用牛血的飲食習慣。

以放牧為生的桑布魯人以牛羊的數目來界定財富,其中一村民就問我們家裡有多少頭牛,知道我們不養牛,他說:那你可討不到老婆了。成年的桑布魯男子經常得領著全副身家到水草豐美處放牧,女人就守著村莊,看家養兒,過著半遊牧的生活,因此何處是家也不是家,房子都是以樹枝和茅草隨意蓋成的,就是為了方便離開。然而現在為了孩子的將來,大部份的桑布魯人都把村子安在學校附近。

旅遊錦囊

交通:肯尼亞航空及SafariLink航空都有班機由內羅畢前往桑布魯和萊瓦。由桑布魯國家公園開車到萊瓦動植物保留地需1小時,由萊瓦到Il Ngwesi度假村需2小時車程

萊瓦動植物保留地:http://www.lewa.org

Il Ngwesi度假村:ilngwesi.com(雙人入住價格由680美元,包三餐及遊獵行程等)

(香港明報)



你知道嗎?

肯尼亞位於非洲東部,赤道橫貫中部,土地面積約58萬367平方公里。東鄰索馬里,南接坦尚尼亞,西連烏干達,西北與南蘇丹、北與衣索比亞交界,東南瀕印度洋。

大部為高原山地;東部海拔500米,西部是東非裂谷帶的東支,海拔2000-3000米,國名因肯尼亞山而來,海拔5,199米,為境內最高峰,亦為非洲第二高峰;印度洋沿岸是寬約200公里的平原。赤道貫穿中部,以北半沙漠氣候佔優勢,以南主要屬熱帶森林和熱帶草原氣候;高地溫和,低地濕熱,3500米以上高山有時落雪。

肯尼亞地勢由海岸平原向中央高原爬升,高原區被東非大裂谷一分為二。由肯尼亞可見位於邊境、坦尚尼亞界內的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扎羅山(Mount Kilimanjaro)。(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最後修訂於2011年12月30日)

首都:奈洛比
最大城市:奈洛比
時區:UTC+3
國家代碼:KEN
國際域名縮寫:.ke
國際電話區號:+254
貨幣單位:肯亞先令(KES)
兌換率:1美元約合85先令(依2012年01月03日兌換率為準)

馬臘拉爾是東非國家肯尼亞的城市,由裂谷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北部,肯雅國父喬莫·肯雅塔曾被監禁在該城,主要經濟活動是旅遊業,2010年人口24,638。(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最後修訂於2011年12月10日)

肯尼亞的其他旅遊景點:

浪漫旅程 · 親歷作家非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