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國‧回家的那把鑰匙


(巴勒斯坦)5月15日是巴勒斯坦的“災難日”。像往年一樣,成千上萬的巴勒斯坦群眾走上街頭遊行示威,抗議以色列的佔領,表明回歸土地的決心。

而住在卡蘭迪亞難民營的法蒂瑪老人則以獨特的方式紀念這一天。

這天早上,法蒂瑪老人打開放在家裡大衣柜最底層的一個長方形木箱,撣掉上面的塵土。這個箱子裡裝著全家很多重要的物品,包括兒子中學的畢業證書、申請聯合國救濟的憑證等。當然,還有她最為珍惜的東西——一把鑰匙。

那是一把一根手指長、稍微有些生銹的老式鐵制鑰匙。

每年的這一天,法蒂瑪老人都會拿出這把鑰匙,把孫子孫女們叫過來,讓他們看,給他們講他們已聽過很多遍的往事。雖然孩子們有些不耐煩,但法蒂瑪老人仍然堅持講述這個說了無數遍的故事,不願意落下任何一個細節。

78歲的法蒂瑪住在約旦河西岸希伯倫的一個村子裡。1948年11月的一天,15歲的她正和全家人在院子裡忙碌,突然有鄰居跑來告訴他們,要打仗了,以色列士兵要進村了。她的父母和姐姐哥哥趕緊收拾貴重東西,離開了家園。

當時,法蒂瑪的父親就是用這把鑰匙把家裡的大門鎖上。當時,天還下著雨。

63年過去了,法蒂瑪老人仍然記得離家前的那段生活。

當時,他們家有一所大院子,有兩個房間,還有一個圈養家畜的小屋。他們家有幾十畝農田,田裡種了橄欖樹、黃瓜、香菜什麼的。

現在,他們全家十口人只能住在難民營提供的70平方米的房子裡。房子不能開窗,因為一開窗,就得和鄰居打個照面。

法蒂瑪記得,當時她和小夥伴很喜歡在農田裡玩兒。她們經常在吃飯的時間回家拿些吃的,然後再回到田裡,在兩棵樹之間拉根繩兒盪鞦韆。

法蒂瑪說,就在這幾天,“我還夢到我又回到了村子,回到了果園和小朋友們一起盪鞦韆”。

離開村子以後,法蒂瑪全家和村裡人一起住過山洞,住過紅十字會提供的帳篷,後來約旦政府在約旦河西岸的卡蘭迪亞建了難民營,他們就搬到了這裡。

雖然現在他們有了固定住處,也有聯合國組織的救濟,有免費的食品,孩子們可以免費入學,生病可以去治病,但她仍然懷念以前的生活。

幾年前,他們全家獲准去探望自己的故居,發現那裡的房子已經被毀,變成一堆碎石。而在她家附近的山頂上,以色列建起了猶太人定居點。

那天,她帶了些吃的過去,在家裡的廢墟上坐了很久。

沒有了房子,沒有了家門,她仍然把這把鑰匙留了下來。“做個紀念,我死了會把它交給我的兒子。如果我的兒子還是看不到回家的一天,我們還有下一代,讓孩子們知道他們的家是被佔領的,總有一天我們要回去,”法蒂瑪老人說。

據聯合國統計,截至去年,巴勒斯坦難民總數約為480萬,佔巴勒斯坦人口的43%。而在巴勒斯坦難民中,很多老人都保存著自家的門鑰匙。

鑰匙,成了巴勒斯坦人“回家願望”的象徵。今年在約旦河西岸拉姆安拉舉行的示威活動中,市中心廣場上就豎起了一把高達10米的“鑰匙”,很多遊行者也都帶來了木質鑰匙模型,或是自家珍藏的鑰匙。

雖然回家無望,但老人們始終期待著子孫們有一天能用自家的鑰匙找到自己的家。(新華社)



你知道嗎?

今年5月15日是巴勒斯坦第63個“災難日”。當天,加沙地帶、黎巴嫩南部和敘利亞戈蘭高地數千名爭取早日重返家園的巴勒斯坦示威者與以色列軍人發生衝突,共造成至少10人死亡,約160人受傷。

為紀念第“災難日”,數百名加沙地帶民眾15日來到加沙地帶北部地區以色列埃雷茲檢查站附近示威遊行。幾十名巴青年在試圖靠近檢查站時,遭到以軍炮轟和開鎗射擊,造成1名巴勒斯坦示威者死亡,60人受傷,其中3人傷勢嚴重。

在黎巴嫩,數千名巴勒斯坦人15日從黎巴嫩各地來到南部與以色列交界的馬龍.拉斯地區舉行示威遊行。一些巴勒斯坦人朝著邊界鐵絲網進發,以色列士兵先是朝空鳴鎗進行警告,巴勒斯坦人則邊揮舞巴勒斯坦旗幟邊向以軍士兵投擲石塊。以軍士兵隨後向人群開鎗,造成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56人受傷。

在戈蘭高地敘利亞與以色列軍事隔離區附近,大量敘利亞的巴勒斯坦示威者15日試圖越過安全隔離區,進入以色列控制區域,以軍向試圖越過隔離區的示威者開鎗,4人被打死,另有約40人受傷。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佈建國。次日,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大批巴勒斯坦人為躲避戰爭逃往其他國家,淪為難民。後來,巴勒斯坦人將5月15日作為民族“災難日”,紀念當年的戰爭和民族厄運。(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