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我家在垃圾山


(菲律賓)菲律賓首都大馬尼拉地區有一座“垃圾山”,由百萬噸垃圾歷經數十年堆積而成。這裡是當地不少拾荒者的經濟來源與安身之所,也是一些孩子度過童年的苦樂之地。

幾片舊塑料布拼成屋頂,廢棄木板被用作房門,反覆使用的洗碗水渾濁不堪,門口是被踩得稀爛的烏泥,成群的蒼蠅落在幾雙殘破的兒童拖鞋上——這就是住在山頂的阿格尼絲.貝萊斯和6個女兒遮風避雨的小窩。

貝萊斯的大女兒14歲,大眼睛,清秀的面龐,一週前剛剛做了母親。看到有陌生人來,她馬上把頭扭了過去,而她最小的妹妹還不到1歲。一家8口全部擠在這不足10平方米的家,“把什麼擺上餐桌”是這個已經當外婆的39歲母親每天最頭疼的問題。

與同在山坡上安家的“鄰居”一樣,貝萊斯一家人過著“靠山吃山”的日子。每天,女孩們拿著鐵鉤、鐵叉和小鐵勺跟在母親後面,在味道刺鼻的垃圾山上撿選垃圾。她們早已是母親的小幫手,分散著蹲在山坡上,如同尋寶一般刨得小心翼翼,看到金屬棍或是金屬碎屑就緊緊握在另一隻手中。每天,她們把“戰利品”出售給附近的廢品回收站,但只能換取約60披索(約1.39美元)。採訪當天,記者見到了貝萊斯和孩子們一上午辛勞的成果:一堆銹跡斑斑的碎鐵渣。

政府撥款的公立學校讓貧困家庭兒童也有接受教育的機會。貝萊斯的6個孩子中,有3個在公立幼兒園和公立小學上學。儘管家徒四壁,拿不出一件文具,但當記者向女孩們提起上學,她們神情中還是流露出對校園的一絲渴望。

“但願她們都能上學,至少要把小學讀完”,這是連肚子都填不飽的媽媽對孩子未來的規劃。她明白,這可能是改變女兒命運的唯一途徑。

其中一個小女孩靠近記者說:“我想要當護士”。護士是這個國家女性心中的理想職業之一,對這個滿身是泥土污漬的女孩而言,這不僅意味著可以​​吃飽飯,也是乾淨、美麗的代名詞。

山下有一家面向貧困家庭兒童的救助中心,由具有非政府組織性質的“雙手基金會”開辦,每天開放半天,為發育不良的嬰幼兒提供免費午餐、免費看護和衣物清洗服務。貝萊斯通常會在上午把尚不會走路的五女兒送去,讓孩子飽餐一頓後再帶回山上繼續拾荒。

除了與小狗嬉戲,貝萊斯家的女孩們也會到山下寬敞的街道尋找玩伴,那裡有更多與她們命運相似、同樣要靠自己雙手謀生的同齡人。

他們腳蹬三輪車幫忙運貨,撿拾被丟棄的空飲料瓶,向來往的司機和行人乞討,做簡單的清掃,替車主看車或是兜售廉價香煙、糖果、茉莉花環……以此掙得零錢餬口,替家庭分憂。

也許是年紀還小,他們眼中尚未感受到悲傷,時常也會見到他們聚在一起玩耍,一起哼唱,說笑著彼此陪伴。穿梭於街頭的孩童,在車輛飛馳、塵土飛揚的馬路上度過忙碌而又充滿苦與樂的童年。(新華社)



你知道嗎?

“垃圾山”是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市郊柏雅塔斯(Payatas)的一座大型垃圾場,已經運轉了40多年,由超過200萬噸廢物堆成。因不時局部燃燒而冒著煙霧,又稱為“冒煙山”(Smokey Mountain)。

垃圾山有著大量的違章居民,據估計有三萬多人居住在此。他們沒有別的生活來源,靠整日撿垃圾為生。2000年7月由於受到颱風侵害,加上豪雨持續下了一週,馬尼拉“垃圾山”承受不住而崩塌,壓毀500多戶房屋,造成300多人死亡,600多人失踪。這座臭名遠揚的垃圾場,已成為菲國貧窮的國際標誌。

據聯合國人居署的報告,超過20萬菲律賓人居住在貧民窟,而僅在馬尼拉,超過1100萬的城市居民中50%生活在貧民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0年數據則顯示,在菲律賓65個城市中估計生活著25萬名街頭兒童,僅在馬尼拉就有8.5萬名。

當地兒童維權組織的報告稱,這類貧困兒童通常來自家中有六口至十口人的大家庭或是單親家庭,每天要在外逗留6至16個小時,通常患有營養不良、貧血等病症。除身體發育不良,他們在心理上也承受著與年齡不符的家庭壓力,有的甚至受到虐待,被家庭所忽視。此外,他們面臨著捲入街頭打鬥、被年長孩子欺淩、被成年人驅趕甚至沾染惡習、誤入犯罪歧途的風險。(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最後修訂於2011年5月7日/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