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珠子傳說推銷者


(台灣)滄海月明珠有淚。很久很久以前,一名排灣女子因為思念遠方征戰的情人,眼淚一顆顆流下來,化成晶瑩剔透的珍珠。從此排灣人燒制這顆琉璃珠來紀念不捨的情意,取名為“思念之珠”,又叫“淚痕之珠”。

在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的“好的,擺”工作室,老闆Homi(台灣少數民族太魯閣人名)總要不厭其煩地回答“這串珠子代表什麼意思”的問題。一顆顆絢麗多彩的珠子經過她的講述,仿佛有了生命力。

“紅色、黃色、綠色和黑色在排灣人眼中分別是血液、土地、森林和祖先,這4樣組合在一起就是代表財富和地權的土地之珠。”她拿起一個琉璃珠手鍊說。

排灣是台灣第二大少數民族族群,人口8萬餘人,多分佈在台東縣、屏東縣、高雄市境內。

陶壺、青銅刀及琉璃珠是排灣人的“三寶”,其中已有1600年歷史的琉璃珠在傳統社會只有貴族才能佩戴,如今仍是婚嫁聘禮及喜慶祭典時族民必備佩飾。色彩、紋樣各異的琉璃珠流傳著不同的神話傳說與名稱。例如:象徵人緣友誼的孔雀之珠、智慧能力的手腳之珠、智勇謀略的天牛之珠……

“不同部落對珠子的詮釋經常又不一樣,流傳到現在最常用的是36個故事。”Homi說。琉璃珠技藝曾經一度失傳,後來由屏東三地門部落的巫瑪斯老師重新煉製成功。現在店裡的琉璃珠,大多是巫瑪斯和原社、蜻蜓雅築等排灣人的作品。

2008年,沉寂多年的琉璃珠因台灣影片《海角七號》一炮而紅,引發許多影迷爭購片中女主角贈送的“勇士之珠”、“孔雀之珠”等琉璃珠。Homi的工作室也在這一年開張。

位於都蘭村的這家店鋪不過30平方米,卻網羅180多位台灣少數民族藝術家的上百件手作藝品,有標識“部落美男子”的原住民元素時尚包、樹皮帽、手工蠟染製品、少數民族音樂碟片;賣的最好的,還是琉璃珠。

雖然能說一大把琉璃珠的故事,認識幾乎台灣所有少數民族族群的文創工作者,Homi卻是土生土長的漢族。在台北做過文創的工作,當過服務員,都市裡兜兜轉轉幾年後,Homi和著名音樂人、半魯凱半排灣血統的丈夫達卡鬧離開台北。

當時的心境,就像達卡鬧《離開台北》歌中寫的“揮別悲傷,陽光照在風塵的臉,我開著一部Austin的老爺車,輪子有點發抖,但是我的方向不變……”,他們漂泊幾年後的落腳點,是東海岸的日出之鄉都蘭。

辦東海岸創意市集、策劃東海岸音樂集市、教少數民族小朋友音樂,逃離台北的Homi在都蘭的生活豐富多彩。她表示,開這家店,是因為“看到許多清寒的少數民族藝術家,沒有平台能夠讓他們的作品得以認可,市集畢竟是短暫的,要有一個固定的渠道推銷他們。”店裡的物品,90%是少數民族藝術家的寄賣品。

Homi的漢族名字叫馬淑儀。她更喜歡別人叫她Homi,這個太魯閣人的名字意為“像花朵一樣”。“好的,擺”工作室開在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下,屋子上涂滿了手繪的花草。墻面每個月都更換一次,因為“要不時讓別人看到新鮮美麗的創意”。如今,Homi在都蘭和台東開設兩家店。她也在淘寶網上為“好的,擺”註冊。

“每一份賣出的琉璃珠都會附贈一份琉璃珠族譜說明,希望每一個買走琉璃珠的人,都不僅將其看成是普通的首飾,而是能讀懂這代代承載的傳說。”Homi說。(新華社)



你知道嗎?

排灣族(Paiwan)發源於北大武山,目前分布北起大武山地,南達恆春,西自隘寮,東到太麻里以南海岸。包括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境內,2008年人口為87,709人,為台灣第二大原住民族。

排灣族擁有台灣原住民少有的貴族制度,並以巫術出名。在比較上深具文化性,傳統服飾繡線精細而華麗且佈滿圖案;與其它原住民族一樣善歌舞,著名排灣族藝人有動力火車的尤秋興和顏志琳、戴愛玲、曾淑勤等等。此外,排灣族亦精於雕刻技術,題材以神話傳說、狩獵生活、祖靈像為主。

排灣族每五年舉辦一次“五年祭”,為部落最盛大的祭典。傳說排灣族的先祖到神界向女神學習祭儀以祈求五穀豐收、學習農作種植等,並與女神約定,在一段時間內以燃燒小米粳為記號,請神降臨人間。“五年祭”長達15天以上,體現了排灣族人的宇宙觀、宗教及社會組織力。(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最後修訂於2011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