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孩童眼中的海嘯


(日本)回想起今年3月地震海嘯發生時的情況,一名小孩寫下大地是如何地隆隆作響,另一名小孩想起那股惡臭的黑色巨浪,一名在這場災難中失去好友的小女孩則認為海嘯“很貪心”。這些簡單,但動人且令人心酸的故事,都收錄在一本名為《海嘯》(Tsunami)的書裡。

這些故事採用了天真、未經修飾的言語,但卻直接而有力。對許多讀者來說,這些故事比之前任何對3.11災難事件的描述,更深刻地傳達了他們內心的感受。

這本書的幕後策劃人——記者森健(Ken Mori)指出,他決定透過“孩子們的視角”記錄這場奪走2萬條人命及引發福島核危機的災害。

震後漆黑、冰冷的日子裡,他用了幾個星期的時間探訪了遍佈十個城鎮的疏散中心,邀請被安置在那裡約100名年齡介於5歲至17歲的孩童,寫下他們對這場災難的回憶。

43歲的森建向記者透露:“孩子們吃力地回想他們通過感官所體會到的事物。”他說:“儘管缺乏寫作技巧,不過我相信讀者會認為他們的作品非常真實。”

大約半年前的下午2點46分,地震襲擊了離東日本海岸130公里(80英里)的地區。高達40米(130尺)的滔天巨浪吞噬了海堤、建築物、車輛及人群。

當海嘯席捲她居住的名取市(Natori)時,11歲的武藤結衣(Yuri Moto)爬上了學校的屋頂逃命。她心有餘悸地道:“地球正在怒吼!我第一次有‘一切都結束了’的感覺!”

另一位來自漁村石卷市(Ishinomaki)的11歲小孩廣瀨隼人(Hayato Hirose)寫道,事發時他正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海嘯來襲時,他逃進了一所駕駛學校。

他寫說:望向窗外,我可以看見一個人正在水裡使勁地遊,絕望地求生,雖然最後,他還是沉入了水底。我也看見幾個人被困在一輛車裡,他們不斷地喊救命,那輛車幾分鐘後就往下沉,所幸一位年輕男人及時救了他們,三個人獲救,其中一人最後卻被凍死。

從那幢孤立的建築物被救出來後,小男孩回憶他所看到的景象——一座已成廢墟的市鎮,還有遍佈一地的屍體。

另一名生還者是8歲的中村真衣(Mai Nakamura),他寫:那場海嘯是烏黑色的,還有,它好臭!

7歲的佐藤春菜(Haruna Sato)失去了她其中一位好友,而且,她還得與另外一位舉家棄城搬遷的朋友別離。她用“海嘯很貪心”來總結她的情緒。

當然,這些小孩所寫的不只有摧毀破壞、家人的離世或收容中心內的艱苦生活,他們也書寫得以倖存的欣喜之情、獲救及受助的感恩情懷,以及自己對於未來的期盼。

10歲的熊谷翔太(Shota Kumagai)寫的就是他的一名好友到氣仙沼市(Kesennuma)收容中心探訪他的事情。

“他哭得很傷心,我問他原因,他說:‘我們不是朋友嗎?’沒有任何事比這更令我開心了。我認為一個會為我流淚的人是我的真心朋友。”

11歲女孩八幡千代(Chiyo Yahata)寫了關於她失蹤媽媽的事,千代來自大槌町(Otsuchi),當地近乎一成人口(約1萬5000人)失去了性命。

森建5月中到訪時,千代在她的文章裡誓言一定要找到媽媽,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平安生活。

森健說,在那之前,千代不曾向她的父親透露半點自己的感受。但之後的6月尾,千代決定放棄尋找媽媽,開始把注意力轉向生還的爸爸,並跟他說:“爸爸,我愛你!”

一些作者必須通過心靈探索來克服初期的抗拒心理。一位寫了文章的初中女生,交了一封信給森建,信裡說:“我以為通過撰寫這篇文章,我就能放下心裡一些情緒。現在,我必須向傷心的自己道別,我會帶著希望,微笑地活下去。”

這本書6月尾推出以來,佳評如潮,目前已再版三次,締造了14萬本的銷量佳績。

森健說,全國各地已有學校徵求同意,希望能夠把這本書納入教學課程或在說故事時段裡使用。

3位讀者還分別毛遂自薦要將此書譯成英文,而出版社即文藝春秋株式會社(Bungeishunju Co.)正在考慮有關提案。(原文:法新社)

英文版:Book recalls Japan tsunami through children's eyes



你知道嗎?

當地時間2011年3月11日下午2時46分,日本發生里氏8.9級地震,震中在宮城縣仙台市以東約130公里處的海中,震源深度24公里。此次地震是日本有觀測紀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所引發的海嘯也是最為嚴重的,最高達40.5公尺。加上其後引發的火災和核泄漏事故,這次事故導致大規模的地方機能癱瘓和經濟活動停擺,東北地方部份城市更遭受毀滅性破壞。

據《香港明報》10月16日報導,有日本民間組織指出,離仙台市大約350公里的首都東京近日檢出逾20個高輻射“熱點”。一個名為“輻射防衛計劃”的民間組織,近日在東京和周邊132處地點進行輻射測試,結果發現22個地點的泥土,含有每平方米3.7萬貝克的放射性銫137(Cesium-137),與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廠(Chernobyl Nuclear Power Plant)周邊受污染地區相若。

日本政府一直強調輻射物不會擴散至遠處或污染食物鏈,但獨立專家和民間組織的新近測試結果,卻反駁有關論調。專家們擔心,若證實來源是出現核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Fukushima I Nuclear Power Plant),輻射物擴散情況恐怕已遠超政府想像,很多之前未被視為高危的地區可能已受到污染。(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新華社/香港明報)

中英對照:

‧[地名][日本]福島:Fukushima
‧[地名][日本]名取:Natori
‧[地名][日本]石卷:Ishinomaki
‧[地名][日本]氣仙沼:Kesennuma
‧[地名][日本]大槌町:Otsuchi
‧疏散中心:evacuation centre
‧地震災害:seismic calamity
‧災難:catastrophe

延伸閱讀:

日本‧災難後自殺風潮
日本‧放不下災區家園
日本‧災區遲到的婚禮
日本‧災後貓狗要疼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