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穿樹皮的老頭目


(台灣)“一會見到頭目要叫Fagi,頭目太太要叫Fayi,這是阿美人的尊稱。”在拜訪樹皮衣製作者、台東耆老沈太木之前,導遊官憶琴特別鄭重叮囑前來採訪的記者團。

在大門前見到一位身著樹皮馬甲,頭戴樹皮帽的老爺爺,大家七嘴八舌地叫開了“Fagi好”。滿臉溝壑的沈太木笑了。

阿美是台灣少數民族中的一支,分佈於台灣台東縣、花蓮縣和屏東縣境內,總人口約18萬,是台灣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支。

76歲的沈太木從1995年起連任台東阿美人都蘭部落頭目10年,一直致力於復興部落文化。退休後的他在6年前終於憑藉摸索製成“人類最早穿的衣服——樹皮衣”。

堅硬粗糙的樹皮化成柔軟貼身的衣服,需要經過採集、取皮、刮皮、捶制、定型、縫製幾件工序。為了讓我們體驗“祖先的艱辛”,沈太木特別給記者安排了別開生面的一節課:“剝樹皮”。

手拿錘子,在一段小臂長短、乒乓球粗細的樹枝上敲敲打打,不到5分鐘記者就覺得手腕有些發麻。沈太木的徒弟Siki則一邊巡視一邊喊著:“要不斷轉圈敲打,均勻用力。”

一刻鐘過後,樹皮開始慢慢鬆動,如同脫衣服一樣輕輕一剝,樹皮和內幹輕而易舉地分離了。算一算,已經舉錘落錘1000多次了。將整個環狀的樹皮取下,用剪刀剪開來,再把樹皮攤開沖洗晾曬,這堂課才大功告成。

一張張B4紙大小的樹皮,在陽光的照耀下如同一塊塊綠色虎紋狀的手帕。沈太木告訴記者,做一件樹皮衣服,有時需要上百件這樣的樹皮拼接,整整做15天。

沈太木的小屋子有樹皮衣、樹皮帽,還有一件獨一無二、製作超過一年的樹皮婚紗。整件婚紗經過樹皮漂白縫製而成,連輕薄的蕾絲都是樹皮,令人驚豔。

2010年台灣頒發“原住民族工藝薪傳獎”,沈太木是最年長的獲獎者。身著樹皮衣的他在領獎時說:“我不知道要留給後代什麼,但我知道,只有一個東西對得起祖先,就是我們的文化。”

沈太木的樹皮衣、樹皮帽也曾經登上過上海世博會台灣館的展館。樹皮衣帽也曾經出售給一些博物館,帽子300至500元(新台幣,下同),衣服4000元。沈太木有些羞澀地說,不能賣給遊客,因為再做要很多功夫,賣光了就沒有東西展覽,會不好意思。

“我做這些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有東西可以傳給下一代。”沈太木說,小時候聽父親說過祖先穿樹皮衣,可是父親也沒見過,只有爺爺那一代早期還有。因此這件樹皮衣是“阿公的禮服”。

“樹皮這麼硬,像鐵皮一樣穿上去怎麼會舒服?”沈太木從聽到樹皮衣的故事就開始琢磨。經過13年的時間,沈太木和妻子終於摸清了做樹皮衣的門道。

樹皮衣冬暖夏涼、可清洗,但是取得相當不易:原材料只有構木和雀榕兩種,其他的樹纖維延展性不夠好都不行;製作起來更是費時費力。外形上雖然古樸大方,卻囿於材質所以款式顏色單一。最重要的是,樹皮衣並沒有正兒八經的傳人。

沈太木如今已經教過2000多個學生,但大部份是像記者這樣抱著體驗的態度,現在部落裡跟著學的20多個徒弟也不能確保有興趣堅持下去。“一件衣服才100來塊錢,誰願意花工夫學這個呢?”沈太木說。

沈太木有些無可奈何。不過,他略感欣慰的是,現在都蘭部落的小學和中學生畢業前,都必須完成手工製作樹皮帽的課程。“人類最早成衣”雖然不會普及,卻也不再會消逝在歷史中。(新華社)



你知道嗎?

阿美族自稱“Pangcah”(漢譯邦查),意為“人”或“同族”。Amis為南方的卑南族對阿美族的稱呼。阿美族原分布於花蓮縣、台東縣和屏東縣境內。人口大部份居住在平地,較少處於山谷或群山之中。因為社會生活需求,長年旅居都會區的阿美族人也在大台北、大高雄和大台中區建立了都市或都市邊緣的新社群,如基隆市的奇浩社區和新北市汐止區的山光社區。

根據台灣大百科全書指出:“大約在200多年前,阿美人即會使用樹皮布製成帽子、頭巾、裙子、腰帶等。樹皮布的材料多以榰樹為主,衣線多用香蕉絲搓成。樹皮衣不僅耐洗、防水,而且十分涼爽,是早期阿美族人上山從事捕獵工作時的最佳穿著。”(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台灣大百科全書

延伸閱讀:

台灣‧珠子傳說推銷者
台灣‧為漂木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