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我把城市變綠了


(印尼)在污染情況甚為嚴重的雅加達,一群年輕人拿著一桶桶的土壤和一些種子,準備動手為這座大城市注入一些新氣息。

這群以年輕專業人士為主的“園藝印尼”(Gardening Indonesia)團體成員,已經率先加入全球城市農業運動的行列中,要把雅加達摩天大樓間的空地變成綠意盎然的小菜園。

30歲的西吉特(Sigit Kusumawijaya)邊澆灌剛播種的番茄種子邊說:“這個城市到處都是鋼骨水泥,但如果我們仔細尋找,還是能找到一片可以耕種的土地。”

西吉特和同伴們在雅加達郊外豪華住宅區的一片面積達一公頃(2.5英畝)的空地上,種滿了番茄、黃瓜、玉蜀黍和辣椒。這片土地原本是一個礙眼的垃圾場。

“園藝印尼”的目標是要倡導市民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同時省下購買食物的開銷,進而催生出一座綠色城市。

雅加達市民多年來批評政府批准建設大型商場和高聳入雲的公寓,導致城市綠地逐漸減少。

26歲的建築師莎芝娜(Syahnaz)穿著豹紋靴子踩在菜園的爛泥中說,年輕人其實可以自己動手去處理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參與“城市農業”。她說:“政府並沒有為我們做些什麼,所以我們一定要主動保護這座城市。”

莎芝娜為了推廣“城市農業”不惜改變從前愛流連商場的生活習慣。她說:“商場內使用大量冷氣,正是破壞地球的可惡元兇。”

今年初,西吉特和一些朋友組成了“園藝印尼”,並透過社交網站如面子書和推特號召了上千名追隨者。

會員們經常在線上討論“城市農業”的最新趨勢,分享有機耕種的資訊;當中有數百人還會在週末撥出時間,到全國14個大小城市的農場工作。

雅加達的分團至今經歷了兩次收成,開始時他們只是與家人、朋友或鄰居分享所收穫的蔬菜。不過現今,他們聯合外郊城市丹格朗市(Tangerang)的農民們,與雅加達當地一家著名的牛排餐館簽署了合約,每天為餐館提供多達10公斤或相等於22磅的菠菜。

團體亦會組織工作坊和農場之旅的活動,教導會員們如何在不使用殺蟲劑和有害肥料的情況下進行農耕。

西吉特說:“這些工作看起來很簡單,但如果你想要大豐收,就得瞭解很多細節,比如哪些泥土適合哪些農作物、種子的等級分類等等。”

農學家維迪哈托(Adhie Widiharto)是其中一名受邀教導有機玉蜀黍種植法的講師。他誇讚“園藝印尼”對環境作出貢獻,而且也為家家戶戶示範了精明消費的方法。他表示:“近來辣椒價格居高不下,他們給我們上了一堂課,讓我們知道自給自足的莫大好處。”

辣椒是大部份印尼菜餚中的必備材料,但今年初,印尼的極端氣候摧毀了大部份辣椒作物,導致其價格暴漲了5倍,每公斤叫價10萬印尼盾(約11美金)。

維迪哈托說:“如果每座城市都可以自己多生產一些食物,我們就不用一直向其他城市進口了,而且還能節省運輸燃油費,減少污染。”他也補充,在地生產的作物比起那些從鄉下經過幾百公里路程運送而來的食物更為新鮮健康。

除此之外,城市農業也逐漸成為一種社交活動。像莎芝娜,她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結交了志同道合的現任男友。她笑說:“我這叫一石二鳥。我種下辣椒籽的同時,也播下了愛情的種子。”(原文:法新社)

英文版:Young Indonesians paint the town green



你知道嗎?

城市農業(urban farming/urban agriculture)的概念,是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一些經濟學家首先提出。“城市農業”的英文本意是指城市圈中的農地作業,或指靠近城市亦或在城鄉邊界模糊地區發展起來的,可為城市居民提供優良農副產品和優美生態環境的農業。

城市農業的功能

‧生產功能:通過發展城市地區生態農業、高科技農業和可持續發展農業,為城市居民提供新鮮、衛生、安全的農產品,以滿足城市居民食物消費的需要。

‧生態功能:農業作為綠色植物產業,是城市生態系統的組織部份,它對保育自然生態,涵養水源,調節微氣候,改善人們生存環境起重要作用。

‧生活功能,也稱社會功能:通過農業活動提供市民與農民之間的社會交往、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如觀光休閑農業和農耕文化與民俗文化旅遊。(資料來源:MBA智庫百科

更多資訊:

www.urbanfarm.org
www.urbanfarming.org

中英對照:

‧[地名]雅加達:Jakarta
‧[地名]丹格朗/文登:Tangerang
‧全球城市農業運動:global urban farming movement
‧垃圾堆積場/垃圾傾倒區:dumping ground
‧有機耕作:organic farming
‧農藥/殺蟲劑:pesticide
‧肥料:fertiliser
‧農學家:agronomist
‧價格飛漲:skyrocketing

延伸閱讀:

日本‧屋頂水稻慶豐收
印度‧去購物商場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