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長頸鹿命不保


(菲律賓)在菲律賓一座偏遠的島嶼上,一群長頸鹿正在享用著熱帶水果。牠們是菲律賓已故獨裁總統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任下最奇妙的產物之一,但也背負著“竊賊”的臭名。

這20隻長頸鹿連同數十隻斑馬和羚羊,都是1970年代從非洲千里迢迢運來的動物們的後代,據說原本的目的是要像“諾亞方舟”一樣拯救牠們免於絕種。

為了讓這些新住客有棲身之所,馬可斯頒佈政令,要求卡拉伊特島(Calauit Island)上的居民遷往他處,並且剷除不少的竹林,將低地打造成肯尼亞大草原般的景緻。時至今日,島上只有近百隻動物,與第一批登陸的動物數目沒多大差別。

對旅客而言,這座島嶼是熱帶區域中能一探非洲風情的絕佳地點。只要長途跋涉至馬尼拉東南300公里外的卡拉伊特,訪客就能享受到獨特的非洲體驗──在後院式的眺望台中睡著,醒來後看著長頸鹿和班馬在僅僅幾公尺外的草地上吃草。

現年25歲的Gleng Buele在馬尼拉擔任護士,她和三名友人搭飛機到地方機場後,又在路上顛簸了3小時,乘船渡海方抵達卡拉伊特。她說:“我們從沒看過長頸鹿,這真是一個奇妙的經驗。”

然而,就像許許多多圍繞著馬可斯政權的故事一樣,非洲動物出現在菲律賓的官方理由與事實並不符合。

據英國人東尼(Tony Parkinson)指出,馬可斯與他的夥伴其實是想開發旅遊事業。東尼在1970年代專門經營動物“遷移”投資,從肯尼亞動物園引進動物,並負責菲律賓的船運事宜。

75歲的東尼自計劃開始就已在菲律賓居住,他說:“島上沒有任何動物屬於瀕危動物,那些說法都是子虛烏有。我們是絕不會把瀕危動物這樣置於島上的。”

這座島嶼也不像宣傳單位所說的是“瀕危動物的熱帶天堂”,反而存在著各種問題。

根據島嶼經理薩列歌(Froilan Sariego)的說法,近親交配(inbreeding)是最大的問題:自35年前將第一批動物帶到島上,此後再也沒有引入新動物,而原來進口的三種羚羊已全部死亡。

他說,馬可斯熱血地展開計劃時,派了300多名人力管理島嶼,但政府削減預算後已將基要人員降至34人。

薩列歌的職業生涯中的大部份時間都投放在這座島嶼上,讓他獲從政府文書人員,升任為公園經理。他坦言:“我們最大的挑戰就是缺乏資金。”

島嶼上的員工表示,他們以往用以修剪熱帶草木,好讓動物們可以自由奔馳的最後3台除草機,在今年內全都壞了。

在缺乏維修資金的情況下,動物們尤其是長頸鹿的生活變得十分艱苦。牠們在陌生的區域吃草時,經常會被竹林枝葉刺傷而導致傷口發炎。

薩列歌補充,當地一些村民後來返回居所,也開始肆無忌憚地宰殺這些動物來烹煮或轉售,或是為了防止農作物被搶食。他說:“我們的巡守人員不敢和他們對峙,我們也沒有什麼武器可以防身。”

站在這片非洲大草原般的土地上,薩列歌向記者講述島上體型最大的長頸鹿“Binoy”4年前離世的故事。

他指出,馬可斯政權被推翻後,島上的原有居民歸返家園,目前多數以務農和捕魚維生,“Binoy吃掉了這些居民的作物。當发现牠时,牠的側身有支长矛,8个小时後就死了。”

薩列歌透露,今年內還有另一隻長頸鹿也在不明情況下失蹤。

薩列歌也指謫島民是導致黑斑羚羊(impala antelope)絕跡的元兇,因為島上五、六年前本來還有幾十隻羚羊存活。

他說:“居民會把獵獲的黑斑羚羊肉賣給當地市場,摻在喀拉米豚鹿肉(Calamian deer)中魚目混珠。”他口中所說的喀拉米豚鹿肉是島上一種原有動物。

當地其中一位農村組織領導人德博依(Dante Dabuit)承認,村民們確實對動物們啃食經濟作物感到挫折。

他說:“長頸鹿對我們的傷害很大。牠們一旦看中某種作物比如說香蕉,我們的收成就會等於零,而且牠們還會吃腰果樹葉和我們的木瓜。就算我們架起籬笆,還是敵不過牠們的長頸,有時候牠們還索性破壞籬笆。”

儘管如此,德博依否認有近1200名村民的農村裡有人射殺了這些動物。他說:“如果人們真的要趕盡殺絕,他們一個星期內就能辦到了。況且,這些動物的數量也不是很多。”

德博依也表示,居民們早已經接受這些非洲動物成為當地環境的一份子。他說,村民們正和地方政府談判,希望最終能達成協議,與非洲動物們和平共處。

然而,據環境署野外部領導特麗莎(Theresa Mundita Lim)表示,即使人畜之間的衝突能化解,近親交配的問題最終會讓這個實驗計劃寫下句點。

她說:“如果他們想讓非洲動物繼續在島上生存,那就要想辦法做基因注入,也就是說引進更多的非洲動物。”

但薩列歌表示,這個計劃的資金太少,要從非洲引進更多動物是不可能的。

據全球最大的綠色組織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曼谷區發言人多爾第(Michael Dougherty)指出,環境保育團體將反對這種引進動物的舉動。他說:“這個計劃與IUCN反物種入侵和再引進的政策背道而馳。”

此組織的反對立場特別值得關注,因為有關當局早期展開計劃時,在宣傳內容上表明,計劃正是為了呼應IUCN拯救瀕危非洲動物而設。

因為一名獨裁者的謊言,而在卡拉伊特島上耗了35年的光景,公園經理薩列歌卻認為此計劃的前景還是有許多正面因素。最重要的,莫過於當年政府將這座島嶼設立為生態保育殿堂。

他指出,許多本土物種如瀕危的喀拉米豚鹿(Calamian deer)和一些鳥種也因此計劃而受惠,“我們正替下一代保護這座島嶼。”(原文:法新社)

英文版:Giraffes in the Philippines a dictator's legacy



你知道嗎?

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1917年9月11日-1989年9月28日),是菲律賓第十任總統與獨裁者。二戰後菲律賓正式獨立,法律系畢業的馬可斯出任曼努埃爾.羅哈斯總統(Manuel Roxas y Acuña)的秘書。1949年馬可斯代表菲律賓自由黨當選參議院議員,並於1954年與伊美黛(Imelda)結婚。1962年馬可斯出任參議院議長,由於未獲得自由黨提名參選總統,馬可斯改代表菲律賓國民黨於1965年參選總統,以建立新社會運動為號召而當選。

由於裙帶資本主義的腐化與權力尋租行為的橫行,馬可斯在任期間,菲律賓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引發反對人士的批判。爾後馬可斯於1969年11月11日的總統大選競選連任成功,取消了總統任期只有兩屆的限制,1972年9月21日宣佈戒嚴,並以國家安全為由逮捕、拘禁數千人。1981年1月17日,馬可斯宣佈解除戒嚴,不過仍高居總統之位。1981年6月16日,睽違12年之後再度舉行總統大選,馬可斯再度高票當選,並於同年6月30日宣誓就職。

1983年,馬可斯的主要反對者阿奎諾(Benigno S.Aquino,Jr.)自美國返國,於馬尼拉機場被當眾暗殺,引發國內外的一致批判。馬可斯為重建自身統治的正當性,決定提前一年於1986年2月7日舉辦總統大選。選舉結果,馬可斯獲得選票1080萬7179張,而阿奎諾夫人科拉松(Corazon C.Aquino)則獲949萬1716張票,惟在計票過程中,許多選票被竄改、大量作廢等,引爆了更激烈的爭議。但是馬可斯不承認敗選,且於2月25日自行舉辦總統就職典禮。當日群眾即包圍馬拉坎南宮,最後在眾叛親離下,馬可斯搭乘美軍直升機遠走夏威夷。1989年9月28日,因心臟病發,病逝於美國檀香山,終年72歲。據估計,馬可斯家族歛財有十億美元以上,前第一夫人伊美黛有鞋子3000雙。(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最後修訂於2011年12月29日)

中英對照:

‧【地名】布桑加省:Busuanga province
‧【地名】卡拉依特島:Calauit island
‧諾亞方舟:Noah's Ark
‧非洲旋角大羚羊:African eland
‧黑斑羚羊:impala antelope
‧喀拉米豚鹿:Calamian deer
‧政令:decree
‧居民:inhabitant
‧低地:lowland
‧無樹大草原:savannah
‧眺望台/露台:gazebo
‧避難所:refuge
‧同系繁殖/近親交配:inbreeding
‧植物/植被/草木:vegetation

延伸閱讀:

哥倫比亞‧親親大獅子
肯尼亞‧小象7號搬家
肯尼亞‧認養動物孤兒
中國‧黃羊的守護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