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樓頂搗年糕


(日本)新年後的第一個星期六(1月7日),東京鬧市區六本木新城的一個屋頂庭園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民俗活動:“三味線”伴奏搗年糕。在三味線的伴奏下,用新收穫的糯米搗年糕,享受豐收的果實。

六本木新城位於繁華的六本木地區,是著名的地標性景觀,集辦公、住宅、商業設施、文化設施、酒店等於一體。這裡的高樓屋頂都進行了綠化,舉行搗年糕活動的地點在其中一座綜合樓的屋頂庭園,面積約500平方米,其中的一角開闢了一塊130平方米的水田,這是東京都港區唯一的一塊農田。

自從六本木新城2003年開放以來,這個屋頂庭園每年都舉行插秧和收割活動。水田分成大小兩塊,分別種植水稻和糯稻,旨在讓市民特別是兒童能在土地稀缺的東京體驗種植、收割水稻的樂趣。每年新年後的第一個星期六,這裡都要舉行用新收穫的糯米搗年糕的活動,每次都能吸引眾多居民報名。

當天東京出現少有的大風天氣,在45米高樓的屋頂庭園,寒風刺骨,但人們的熱情並沒有受到寒冷天氣的影響,約140名經過抽選的市民參加活動,其中兒童佔了約三分之一。有位家長甚至帶著看上去剛剛滿月的孩子來湊熱鬧。

去年種植的水稻秧苗由徳島縣美馬市提供,因此德島縣政府政策總監熊谷幸三和美馬市市長牧田久也來捧場。美馬市的腋町是歷史上著名的藍印染布產地,當天到場的美馬市工作人員清一色都身著藍印染布上衣。美馬市的另一特產是酸橘,當地民居屋頂上的白色防火牆也是一道著名景觀,所以活動現場特意準備了酸橘和防火牆的卡通形象,受到孩子們的歡迎。

牧田久市長指出,在江戶時代腋町因藍印染布而繁榮的時候,當地富商都會在年末舉行搗年糕活動,同時邀請藝妓彈奏三味線並演唱,伴奏樂器還有鉦和鼓等打擊樂器。後來這項活動成為當地特有的民俗活動,但隨著時代推移,目前只有稱為“井內組”的民間團體還在傳承這一民俗活動。美馬市努力保留這一獨特的民俗活動,1973年三味線伴奏搗年糕活動被列為美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搗年糕啦!來自美馬市的工作人員將蒸熟的糯米倒入巨大的石臼中,“井內組”的工作人員開始演示。4位老婦人邊彈奏三味線邊演唱,一位老人擊鼓。“腋町是個好地方,垂柳拂路青松繁昌……”在歌聲和樂曲伴奏下,隨著“嗦唻、嗦唻”的號子,3名工作人員依次掄起巨大的木槌,而另一名工作人員則瞄準大槌未落下的間歇迅速翻轉年糕,整個場面猶如演雜技一般,引得觀眾一陣叫好。

三味線的原型是中國的三弦。與三弦音箱使用蟒皮不同,三味線最早使用貓皮,不過由於貓皮昂貴,現在多用狗皮。此外,與三弦用手指直接彈奏不同,三味線基本都要用如同斧頭狀的巨大撥子彈奏。

輪到小朋友們上場了,每次三人一組。工作人員特地準備了小一號的木槌,不過翻轉年糕的工作還要靠“井內組”的工作人員。上場的小朋友們披上了藍印花布上衣,雖然木槌小了不少,但還是有不少小朋友舉不起來,工作人員不得不手把手地幫忙。一個小男孩頭一次上陣,似乎有些緊張,眼淚都要流下來了,在工作人員幫助下,終於完成了搗年糕的動作。

家長們在一旁忙著給孩子們拍照留念,幾個金髮碧眼的外國小朋友也來湊熱鬧,對他們來說,這可能是在日本的一個難得體驗。

搗好一團年糕後,工作人員將其分成一個個小團放到碟子中,並準備了黃豆面、芝麻、醬油、大醬等4種調料。大家排著隊領取,大快朵頤。

這一天恰逢日本的“人日”,即“人的生日”。傳說女媧創造蒼生,按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

結合“人日”的習俗,工作人員還用在屋頂庭園收穫的稻米煮了鮮美的“七草粥”。“人日”和“七草粥”的習俗都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

在東京,除了六本木新城,很多高樓和車站的屋頂都建設了屋頂農園,種植蔬菜和花卉。有的銀行大樓屋頂農園還由小學生承包管理,既讓兒童親近了大自然,也利用有限空間增加了綠色,為減輕城市熱島效應、建設生態社會作出了貢獻。(新華社)



你知道嗎?

日本新年假期落在公曆1月1日至1月3日,是日本在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也使用夏曆修改而來的陰陽曆計年,但1873年改採格里曆後,大多數地方並不慶祝舊正月,除沖繩縣、鹿兒島縣的奄美諸島等地除外。

在這個假期裡,人們會給他們的子女以及親戚的孩子一些零用錢,日語叫做“禦年玉”,相當於華人的壓歲錢。此外,1月2日時,日本各大百貨公司會推出各種福袋,袋內物品價值往往是袋外標價的好幾倍。日本人這天會一大早就去排隊,在商店開門的剎那開始“搶福袋”,為新年討個好頭彩。

日本新年的第七天是“人日”,或稱七草節。這天,在日本有早飯吃“七草粥”的習俗。七草粥是以春天裡的七種草和白米一起熬成的白粥,根據傳統風俗,早飯吃七草粥能祛除邪氣,祈禱一年無病無災。(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最後修訂於2011年12月28日/互動百科)

延伸閱讀:

印尼‧我把城市變綠了
日本‧屋頂水稻慶豐收
印度‧去購物商場晨運
菲律賓‧校園種菜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