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頭琴藝人辦校


(中國)到過內蒙古的人,都有機會聽到悠揚的馬頭琴。在許多蒙古餐館,只要花幾十元,就有年輕的藝校學生或者業餘藝人,為你獻上一首馬頭琴曲。

有人熱情地讚揚,這種巷陌間的流傳把馬頭琴這項蒙古族古老藝術介紹給更多人認識。

然而,在著名馬頭琴藝術家齊.寶力高看來,馬頭琴正因此離藝術真諦越來越遠。

“為掙點小錢去學習馬頭琴,沒有琴譜、沒有正規訓練,馬頭琴藝術如何生生不息流轉萬世?”齊.寶力高說。

或許正是看到了馬頭琴在中國的生存現狀,齊.寶力高決心辦一所正規的馬頭琴學校。

齊.寶力高早已大名鼎鼎,但辦校這件事並不容易,他在幾年間找了許多人幫忙。2011年10月20日,齊.寶力高國際馬頭琴學院終於在錫林郭勒職業學院正式成立。按照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的批復,馬頭琴學院以培養、培訓適用型、技能型馬頭琴表演人才為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招收外國留學生。

儘管這件事並沒有引起社會太多關注,但在齊.寶力高看來,馬頭琴從此走上了高等藝術教育之路,這是他的一個夢想。

“要像歐洲小提琴完備的教育系統一樣,使那些喜愛馬頭琴的孩子們能從正規學校學到最純粹的馬頭琴。”齊.寶力高說。

目前,錫林郭勒職業學院只能提供一間很小的教室給齊.寶力高教學使用,30多名學員顯得有些擁擠。但是,站在三尺講台上的齊.寶力高依然神采飛揚,不亞於他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前表演時的神情。

學員們演奏時,齊.寶力高會不斷糾正他們的動作:有的琴弦位置太高,有的拉琴時面無表情。

一曲奏罷,齊.寶力高說:“馬頭琴是有頭腦的樂器,所以拉琴的人也要動腦動情,動情不是想著能掙多少錢,而是曲子給了我們多少美的享受。只有有了頭腦,馬頭琴才能與天地相通,才有了靈魂。”

來自土默特左旗的學員雲喜說:“跟著齊.寶力高老師學琴,學到的不僅僅是演奏,還有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最終都會融入我的琴聲。”

馬頭琴是蒙古族民間傳統弦樂,在中國,齊.寶力高於上世紀70年代第一次出版了馬頭琴演奏法,後又將獨奏改為群體演奏。他還對馬頭琴進行過三次革新,為馬頭琴的傳承與發展作出傑出貢獻。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前的表演中,齊.寶力高率領他的弟子齊奏馬頭琴,使馬頭琴第一次站到了全世界矚目的舞台上。

“我要讓蒙古族和更多的人明白學習馬頭琴的意義,馬頭琴是蒙古族的傳統文化,蘊含著蒙古族的文化自尊。”齊.寶力高說。(新華社)



你知道嗎?

馬頭琴是蒙古族民間傳統拉弦樂器,蒙古語稱“綽爾”。馬頭琴的歷史悠久,從唐宋時期拉弦樂器奚琴發展而成,成吉思汗時(1155—1227)已流傳民間,明清時期用於宮廷樂隊。目前流行於中國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中。

馬頭琴聲音圓潤,低迴宛轉,音量較弱。相傳,馬頭琴是一牧人為緬懷死去的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毛為弓弦製成二弦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一個馬頭裝在琴柄頂部,因而得名。

現今馬頭琴琴身以硬木製作,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音箱兩面蒙繪有圖案的馬皮或羊皮。琴弦的特別之處是由多根馬尾分為兩束而成琴弦。弓在弦外。(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最後修訂於2011年12月19日)

延伸閱讀:

中國‧袖珍人演皮影戲
澳門‧說不出甜蜜語言
中國‧全國唯一滿語村
台灣‧穿樹皮的老頭目
塞浦路斯‧手繡瀕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