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盲人書館看世界


(中國)四幅女子頭像素描挂在墻上,各式的耳墜、別致的髮飾、精美的著裝,每條畫線都無不體現出畫者的用心。這是一位盲人對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詮釋。

中國盲文圖書館裡正舉辦著一個盲人書畫作品展覽。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王瑛說:“很多參觀者都會感嘆,一個完全沒有任何光感,也就是從一出生就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怎能畫出這麼美的畫。不過這裡面,對我最震撼的是題有‘自強不息’四個大字的書法作品。”

“自強不息”正是出身特殊教育專業的王瑛,對於很多盲人精神的概括。“上學時,老師問我們,如果上天必須讓你有某種殘疾,你會選擇哪樣?班裡幾十個同學,沒有一個選擇失明。你想,人活著絕大部份的信息是靠眼睛來看的。所以他們積極樂觀,努力生活的精神才特別讓人感動。”王瑛說。

在位於北京的中國盲文圖書館裡,每天都有很多盲人來到這裡讀書學習,參加培訓與活動,在圖書館裡各種為盲人量身打造的服務項目的幫助下學會自理、自立,靠行動來“看見”世界。

圖書館於2011年6月投入運營,館藏盲文圖書6萬餘冊和有聲讀物2萬餘小時,除了面向全國盲人讀者提供借閱和郵寄服務外,圖書館還致力於為盲人提供盲文教育、電腦培訓、生活技能培訓等公益服務,並開展各類講座、口述影像等文化活動,是一家面向全國盲人服務的公益機構。

視力殘疾通常被分為盲和低視力兩類。雖然低視力的盲人有一定的光感,能夠辨別體積較大物體的輪廓,但是所有盲人來說,實現生活自理的第一步就是學會定向行走,也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進行有目的地、安全、獨立自如的行動。圖書館對此會定期舉辦定向行走培訓。

健全人使用一根木杖易如反掌,而對於盲人則艱難很多。上課的老師說,盲人要學會使用盲杖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巧,比如握法、手臂的位置等。以後者為例,握杖的手臂只有放在身體的中線上,並保持肘關節微屈的姿勢,才能保證直線行走。看似簡單的動作,一般的盲人還是需要一定練習才能熟練掌握。

王瑛說,學會自由活動,學會自理這是不夠的,盲人還需要學習知識,學習技術,這樣才能自立,而這就需要各種教育與培訓。

在圖書館的圖書借閱區,工作人員正在幫助低視力者李岩(化名)用電腦查找一本中醫按摩的教科書。李岩來自甘肅,隻身一人從老家乘火車來北京打工,目前從事按摩工作。他說,盲人必須學會一技之長,這樣才能立足,中國盲文圖書館在健康醫療這一塊的書非常豐富,這已經是他連續第4天來讀書了。

同時,為了讓盲人能夠使用電腦,圖書館專門開發了一個“陽光軟件”,主要靠盲人用鍵盤來操控電腦。比如移動鍵盤上的上下左右鍵,熒幕上的游標就會移動,當游標移動到某個圖標時,電腦就會自動語音提示;同時按下視窗鍵和M鍵,就可以返回桌面。

圖書館也定期舉辦電腦培訓課。當天的課上,老師這樣向學員們介紹,“電腦桌面就像我們家裡的桌子,上面可以鋪上不同的桌布,放上不同的圖標。比如‘我的電腦’就像是我們的家,裡面有床、柜子;‘回收站’就是垃圾箱,家裡有什麼不想要的東西就放進垃圾箱裡面。”盲人學員們都戴著耳機,按照老師的提示,專注地在鍵盤上摸自己要找的鍵。

54歲的學員陳鋒是退休的橡膠廠工人,現在是一名電話聊天室的主持人。陳鋒說:“網絡是和外界溝通的橋梁,學習的窗口。學會電腦就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我做主持的,也需要瞭解外界信息。”不過還沒摸熟鍵盤的他會把每堂課都用錄音筆錄下來,回家再復習。

科技的進步已經讓盲人能通過有聲讀物,電腦等數字化方式來學習知識,但盲文書籍至今依然是盲人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為此,圖書館也定期開辦盲文培訓班。

中國目前廣泛使用的“現行盲文”由中國盲文之父黃乃於1952年在前人的基礎上經過調整、創新所發明。“現行盲文”從1953被推廣到全國,並一直沿用至今。1989年起,中國開始加大對盲文的研究投入,相繼制定了《中國盲文民族器樂符號集成》、《中國盲文數學、物理、化學符號集成》和《中國盲文》等多部盲文工具書,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國家標準。

最近的一次統計顯示,中國有視力殘疾人1233萬,佔全國殘疾人總數的14.68%,其中盲人400多萬,低視力者800萬。這也意味著在中國,有超過1000萬人無法像健全人一樣看見綠樹,看見樓房,看見世界。

在盲人圖書館裡有一個最受歡迎的觸覺博物館,能讓盲人“看見”世界。博物館裡放置著各種模型,有獅身人面像、凱旋門、天安門等建築物,神舟飛船、長征火箭、火車等各種交通工具。參觀者靠觸摸來感受展品,而有定位系統的耳機則會在參觀者來到展品前時自動播放展品介紹,這樣一來,參觀者也能瞭解展品。

“你再怎麼跟他講天安門,都不如他(盲人)自己親手摸一摸天安門的模型,”王瑛說,“這樣,他才算‘看見’了天安門。”

實際上,“參與和發展”對盲人至關重要。陳麗(化名)帶著她7歲的女兒前來學習盲文。她的另一個目的是希望圖書館能幫她女兒準備盲校的入學考試。

“其實,我們堅持送孩子進學校不全是說一定要讓孩子自理、自強。很多家長的想法很簡單:同在藍天下,每個孩子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權利,另外呢,孩子需要一個社會環境。最大的期望是孩子能和健全的孩子一樣成長。”陳麗說。(新華社)



你知道嗎?

盲文,又稱“點字”、“凸字”,由法國人路易.布萊葉(Louis Braille)所發明,透過點字機等在紙張上製作出不同組合的凸點而組成。盲文的基本單位是長方形的盲符,有位置固定的六個點,每個點可以凸出或不凸出,形成64種可能。六個點的分佈是左右兩行,上中下三層。左行自上而下稱為1、2、3點,右行自上而下稱為4、5、6點。26個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的表示法如下圖。圖中字母部分第一和第二行只用1、2、4、5四個點,第3行和第4行分別由第一、二行加3點而得,第5行除“W”外其餘均由第一行加3、6點而得,第6行由第二行加6點而得。(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最後修訂於2012年5月12日)

延伸閱讀:

中國‧盲人戲院聽電影
葡萄牙‧重見七彩世界
美國‧盲眼30年見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