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博館浴火重生


(阿富汗)喀布爾(Kabul)城市的西南角孤單矗立著一座灰色的二層建築,默默承載著阿富汗的千年歷史和連年戰火。這就是有著近百年歷史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歷經炮火硝煙洗禮,如今修繕完好迎來新生。

5月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記者一行驅車來到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四周是高聳的防爆墻和帶刺鐵絲網,院內的玫瑰花在春風中綻放。進入博物館大門,只見一側立著一尊巴米揚大佛的縮小模型,一個黑色大理石盆置於大廳中央,記載著佛教和伊斯蘭教兩種文明。石盆發現於坎大哈,直徑125公分,是公元15世紀的文物。

博物館的展室不算多,眼下展覽展品主要有古代器皿、錢幣、佛像以及還在進行挖掘的艾納克文物,其中偶見印度象牙、中國銅鏡和羅馬帝國的玻璃器具。博物館負責人法齊婭引領記者參觀了人種史展廳,據她介紹,展出的一尊18世紀努里斯坦族(Nuristan)男性祖先木雕曾被塔利班砍成碎塊,而同時期的一尊女性祖先木雕的服飾證明,如今阿富汗女性從頭到腳罩著的“布卡(burqa)”歷史並不長,近代才出現。

在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工作了28年的法齊婭將自己的青春和熱情都獻給了文物保護。“這個博物館見證我青春的流逝,它就是我的愛人、我的生命。”年過五旬的法齊婭難掩激動。而30歲出頭的工作人員沙赫蘭也為這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頗感自豪,只是近期博物館在預算方面捉襟見肘讓她稍感不悅。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始建於1919年,曾經是世界上藏品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保存了中亞地區最為完整的歷史文物,很多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令人痛惜的是,許多珍寶在阿富汗內戰的炮火中損毀、散落他鄉。2001年,塔利班政權將巴米揚兩座大佛炸毀,並摧毀阿富汗國家博物館2000多件藏品,博物館遭受毀滅性打擊。博物館工作人員曾冒生命危險,埋藏保護了一些文物。在博物館二樓的修復室,專家們還在緊張地整修倖存的文物。

在30多年戰火紛飛的動蕩年代,博物館建築本身也歷盡劫難。阿富汗文化官員認識到,重建國家必須重振文化。2003年到2006年,阿富汗政府在國際社會的支持下,花費35萬美元將博物館修葺一新。博物館如今涅槃重生,每天有許多人前來參觀,博物館還選送文物到歐美巡迴展出,讓阿富汗人瞭解自己的歷史,也讓世界瞭解阿富汗的文化。

博物館大門前立著一塊石碑,上面的銘文寫著:“只有它的文化活著,這個國家才活著。”(A NATION STAYS ALIVE WHEN ITS CULTURE STAYS ALIVE)文化振興,國家方興。(新華社)



你知道嗎?

阿富汗(Aghanistan)位於西亞、南亞和中亞交匯處,扼南北交通要衝,地理位置重要。阿富汗15世紀以前是歐洲、中東對印度和遠東貿易、文化交流的中心。15世紀末歐洲至印度的海路開闢後,阿富汗變得閉塞。

阿富汗的歷史是一部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1747年,阿富汗人民趕走波斯侵略者,建立起一度強盛的阿富汗王國。19世紀後,阿富汗王國國力日衰,並成為英國和沙俄的角逐場。1919年,阿富汗人民打敗英國的第3次入侵,並於8月19日宣佈獨立。1933年,查希爾(Zahir Khan)繼承王位。

1973年,阿富汗前首相達烏德(Daoud Khan)發動政變,推翻查希爾王朝,隨即宣佈成立阿富汗共和國。1978年4月,阿富汗人民民主黨推翻達烏德政權,成立阿富汗民主共和國。1979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並相繼扶植了卡爾邁勒(Babrak Karmal)和納吉布拉(Mohammad Najibullah)政權。在阿富汗人民的抵抗下,蘇聯1989年2月被迫撤軍。1992年4月,阿富汗遊擊隊接管政權,改國名為阿富汗伊斯蘭國。由於國內各派在權力分配上無法取得一致,阿富汗爆發內戰。

1994年,阿富汗學生武裝塔利班異軍突起,並於1996年將拉巴尼(Burhanuddin Rabbani)政權逐出喀布爾。1997年10月,塔利班政權改國名為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美國認定居住在阿富汗並受到塔利班保護的奧沙馬(Osama bin Laden)策劃了這次襲擊,從當年10月7日起對阿富汗實施大規模轟炸,致使塔利班政權迅速瓦解。同年12月22日,任期6個月的阿富汗臨時政府成立。2002年6月,阿富汗成立過渡政府。

喀布爾(Kabul)是阿富汗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它是一座有3000多年歷史的名城。“喀布爾”在信德語中是“貿易中樞”的意思。(新華社)

延伸閱讀:

阿富汗‧馬戲團送歡笑
阿富汗‧喀布爾鮮花街
阿富汗‧平淡的紀念日
阿富汗‧樂手的太平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