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侗寨蘆笙守望者


(湖南)今年58歲的楊枝光出生於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這裡是“全國蘆笙藝術之鄉”,現在掌握蘆笙製作技藝的工匠也大多集中於此。楊枝光7歲就會吹奏蘆笙,從20歲開始學習蘆笙製作,只用了3年時間就掌握了別人需要5年才能學會的技術,成為這行的“師父”。

由於手藝出眾,楊枝光在湘黔桂三省的侗族村寨中小有名氣,廣西和貴州的侗族群眾也經常跑到湖南來請他去做蘆笙,過去趕上忙的時候,一年中有7、8個月的時間都在外奔波製作蘆笙。

如今,由於村寨裡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會吹奏和製作蘆笙的人越來越少。“以前一年要做三四百個蘆笙,現在能有200個就不錯了。帶過的十多個徒弟裡繼續做這行的也只有四五個了,我兩個兒子本來也會做,但是現在一個當兵,一個打工,基本都不做了。”楊枝光說。

今年47歲的粟德軍和楊枝光是同門師兄弟,而且來自同一個村子,這次和楊枝光一起應邀到相鄰的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製作蘆笙,“我們這行手藝活不好學,像做這個簧片,縫隙的寬度和簧片的音色全靠眼睛看耳朵聽,差一點都不行,年輕人出去打工不願意學,我這個年紀的人在這行裡都算是年輕的了。”粟德軍對記者說。

2008年6月,侗族蘆笙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楊枝光也成為侗族蘆笙製作唯一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面對蘆笙製作的未來,楊枝光說:“侗族寨子離不開蘆笙,沒了蘆笙,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回來過年都覺得不熱鬧,我不能讓這門手藝失傳。”(新華社)



你知道嗎?

蘆笙演奏具文化藝術價值

蘆笙樂舞是苗族、侗族、傣族、布朗族、克木人等少數民族的文化生活重要的一部份,幾乎每個寨都有蘆笙隊,規模不一,從十幾人到數百人,多以鼓樓為組成單位,用於祭祀、典儀、迎賓、送葬砍牛等儀式。在特別隆重的場合,周圍幾個村寨的蘆笙隊集合在一起,可達千人。蘆笙樂舞的舞姿多為模仿動物動作或日常生活,如圍圈、換背、趕老虎、魚上灘、雞打架、踩八卦等。蘆笙曲的種類也很多,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有專用的,也有標題或詞意的,它們多是取材於民間歌謠。(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最後修訂於2012年7月23日)

延伸閱讀:

中國‧可可西里守護者
中國‧小書店掙扎求存
中國‧蒐食譜延老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