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寺院裡的圖書館


  • 南充市嘉陵區農家書屋。(圖取中國農家書屋網)

  • 侗鄉-三江縣林溪鄉高秀村村民閑時在農家書屋閲讀。(圖取自中國農家書屋網)

  • 中國農家書屋網首頁。

(中國)剛剛做完晌禮的馬朝霞,打開了設在清真寺4樓的“農家書屋”房門。儘管已經收拾得很乾淨了,但他還是忍不住要過來再看上一眼。

馬朝霞是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的一名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同時也是當地城關鎮一所名為清真華寺的清真寺管委會成員。

這幾天除了正常的禮拜之外,馬朝霞把時間都花在了這個“農家書屋”的整理上。

“這可是我們花了不少精力爭取過來的。”馬朝霞說。清真華寺的“農家書屋”,是甘肅省在眾多清真寺中設立的第一個“農家書屋”。

為了給“農家書屋”騰出房間,馬朝霞安排清真寺裡學經的20幾位“滿拉”(清真寺經堂學校的學生),用了整整一週的時間,騰出了一個原來用來學經的教室,把墻麵粉刷乾淨,並專門在地上鋪上了地板。

“農家書屋”裡,除了10張書桌和20個凳子外,最主要的是800多本圖書。書屋裡,書籍種類涉及農業、科技、法律、商業等諸多領域,還有一部份伊斯蘭教經典。

清真華寺寺管會副主任馬福海說,教職人員和周邊的信教群眾對甘肅省第一個設立在寺院的“農家書屋”最終能落戶清真華寺都非常高興。

“我們的教職人員、滿拉不但要學習《古蘭經》,也要學習科技文化和法律知識,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能力。”馬福海說。

位於甘肅西南部的廣河縣少數民族高度聚集,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東鄉族等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7.9%。全縣有590處清真寺和拱北,因為在建築藝術上匯集了古典、現代和阿拉伯等不同風格,融匯回族磚雕、漢族木刻、藏族彩繪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清真寺藝術。

廣河縣也是中國新石器時代與夏商過渡期典型文化——齊家文化的發祥地。當地還有另一個身份——中國國家級扶貧工作重點縣。根據當地教育部門統計,廣河縣人均受教育年限僅在5年左右,遠低於8.5年的全國平均標準。

“寺院裡大家都要做禮拜,順便就可以到書屋來看看。只有提高了文化素質,我們才能更好地和社會相適應,少數民族才能得到更大的發展。”馬福海說。

“農家書屋”遍佈全國鄉村

排列整齊的書架上,分門別類地擺放著一摞摞圖書;閱覽室內,總是聚集著各個年齡層的人或埋頭看書,或興致盎然地翻閱報刊、漫畫……這幅圖景如今已經不再是城市圖書館的專利。

在江蘇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總面積1200多平方米的“農家書屋”目前已有政治、經濟管理、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工業技術、自然科學等22大類圖書25,000餘冊;閱覽室則擁有約210種期刊和40多種報紙,每天總有不少村民“泡”在這裡埋頭看書。

李燕飛是從河北省來永聯務工的農民,在永聯煉鋼廠上班,他说,這裡既有自己喜歡的文學類圖書,又有對工作有幫助的軋鋼技術類圖書,他的業餘時間基本都是在書屋度過的。管理員陳雪甜說,村民在這裡看書都是免費的。

永聯村的“農家書屋”僅僅是中國“農家書屋”工程的一個縮影。在中國廣袤的農村,“農家書屋”已經成為農民獲取知識、學習技術的有效渠道,深受農村居民的歡迎。

作為國家文化重點工程,“農家書屋”自2005年在甘肅、貴州、北京等省、市開展試點建設以來,總量已從2005年的225家壯大到2009年7月的9.2萬家。其中,僅江蘇一省就建成“農家書屋”14,061個,佔全省行政村總量的81%。

在江蘇省東海縣,“農家書屋”被譽為農民的“文化糧倉”。黃川鎮新沭村農民王明強是番茄種植大戶,每當在種植上遇到困難,他總是選擇到村裡的“農家書屋”翻閱書刊,尋求解決辦法。(新華社



你知道嗎?

“農家書屋”是中國政府為解決廣大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於2007年3月起正式設立的。這些書屋為農民提供實用的書報刊和音像電子產品,由農民自己管理。截至2009年7月,全國已建成農家書屋9.2萬餘個。2009年至2010年初,將會建成24萬個到30萬個,覆蓋全國 40%到50%的行政村。中國目前已有逾20個省(區、市)把“農家書屋”工程納入重點民生工程或為民辦實事工程之中,中央財政逐年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從2007年的1000萬元到2008年的6億元再到2009年的14億元。

額外資訊:中國農家書屋網


清真寺(馬新稱回教堂),是伊斯蘭教穆斯林禮拜的地方。世界上第一個穆斯林禮拜的地方是先知穆罕默德於麥地那的故居——一個相當大的院子,中間只有一座小房屋,是穆罕默德的住宅;院子一邊樹立著一排棗椰樹的樹幹做的柱子,在柱子和牆之間,覆蓋著用棗椰樹葉做的涼棚,供穆斯林們在涼棚蔭影下做禮拜,穆罕默德則在站在房間的門廊里領導做禮拜。此後清真寺都是仿照這種方式,世界上第一座清真寺是麥加的庫巴清真寺。據說是穆罕默德親自率領人們用4天時間就建成的,《古蘭經》中稱這座寺是“從頭一天起就以虔敬為基礎而修建的清真寺”。

清真寺內不得供奉任何雕像、畫像和供品,只有圍繞的柱廊,中心一個大拱頂,主要的牆要向著麥加的方向。由於《古蘭經》要求穆斯林每日要做五次禮拜:日出前、正午後、下午時、日落前和進入夜晚,在古代沒有時鐘的情況下,很難掌握統一的時間,因此在清真寺外見有宣禮塔,每到禮拜時間,就有喚禮者在塔上大聲呼喚,但現代多裝有擴音器,不再用人。

中國原有的清真寺都採用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和其他寺廟相似,唯一區別是採用綠色屋頂。中國穆斯林人口相較總人口來説並不多,據官方估計有約2000萬人。現代新建的清真寺多採用國際流行的大拱頂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