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國‧撿拾棄米求暖肚


(尼日利亞)在尼日利亞北部卡齊納州(Katsina)的一個著名穀物市集,工人正忙著搬運一袋袋用麻包袋包裝的玉米粒,哈莉拉阿朵(Harira Ado)一手抱著18個月大的女兒,一路撿拾散落在地上的穀類來養活家人。

由於工人在搬運一袋袋的穀物時,難免會有掉落下來的穀粒,這時阿朵就會彎下腰來撿拾地上的穀粒。

現年43歲但看來有些虛弱的阿朵並非唯一在卡齊納州著名的國際市集內撿拾穀物的人。

與其他200名婦女一樣,這名擁有7名孩子的母親從鄰國尼日爾(Niger)移居過來。尼日爾最近幾個星期的雨勢不穩定,導致農作物歉收並引發嚴重糧荒。

這場危機並不局限於尼日爾而已。根據聯合國,橫跨北非、涵蓋逾10個國家部份地區的薩赫勒(Sahel)地帶,已有1000萬人受到糧食危機的影響。

尼日爾受災情況最為嚴重,超過700萬人或近半的人口急需糧食援助。

阿朵放棄了索拉(Sola)老家的小型花生油生意,徒步行走20公里,越過邊境尋找糧食。

她用當地的豪薩語(Hausa language)說:“我被逼來到這裡尋找食物,老家沒有食物了,如果我們繼續待在那兒就會活活餓死。”

她露出被煙草熏黃的牙齒、臉帶微笑地補充道:“看到市集上的女人嗎?她們都是因為同樣的糧食問題來到這裡。”

“我們全都是在工人卸貨時,靠著撿拾他們掉落在地上的穀粒來維持生活。”

在糧食短缺越來越嚴重的當兒,以婦女和小孩為主的數以千計難民湧入尼日利亞,而男人們則轉行賣水謀生。

此外,還有一些人以從事女傭等粗重的工作來換取糧食,或是直接在街上行乞。

區域組織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總監維多格貝爾(Victor Gbeho)早前表示對糧食危機導致尼日爾移民激增的情況感到憂慮。

難民集中在尼日利亞北部州屬如卡齊納、吉加瓦(Jigawa)、卡諾市(Kano)、索科托(Sokoto)和博爾諾州(Borno)。

阿朵將每週平均收集到的4公斤玉米、小米、豇豆(俗稱黑眼豆)和黃豆,都帶回家給她的孩子們。

她也把部份黃豆賣給當地人,並將所得到的錢用來買清潔劑和其他家庭用品。

45歲的三美拉桑妮(Samira Sani)與阿朵不同,她帶著全家人從邊境以北約70公里的亞嘉娜(Aljana)家鄉來到這裡。

在工人們卸下一袋袋穀物的當兒,桑妮就鑽入停著的卡車底下撿拾散落的玉米。她說沒有人能代她看顧家人,所以唯有把他們都帶來了。

60歲老農民賈巴拉多(Garba Lado)表示,他一個月前離開45公里外的塔薩瓦(Tasawa)家鄉時,並沒留下食物給家人,如今需要在馬宜多(Maiadua)賣水賺錢。

尼日爾過渡政府上個月為將近150萬名面對嚴重缺糧者展開派糧行動,但拉多表示救援品根本不足應急。

國際救援組織3月初已發出緊急救援呼吁,並警告說飢荒已影響著尼日爾58%的人口。

尼日利亞移民局官員表示,由於邊境有很多漏洞,他們無法有效控制尼日爾移民大量湧入。

在馬宜多城外剛多靈(Kongolam)哨站駐守的移民官說:“那些沒有合法證件的人都不通過哨站入境,而是通過許許多多無法截查的非法途徑。”

卡齊納農業局專員桑尼馬卡納(Sani Makana)表示,政府已留意到難民湧入的現象,並將儲備糧食分發給難民。(馬來西亞mysinchew網



你知道嗎?

尼日利亞是全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據2008年的紀錄,尼日利亞人口有1億5000萬,擁有250多個民族,但最有影響的是豪薩─富拉尼、約魯巴、伊博三個部族。尼日利亞人民主要信奉基督教及伊斯蘭教,基督教佔總人口44.21%,伊斯蘭教為52.61%,傳統宗教約3%。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Abuja)地處中央高原的西南邊緣,為熱帶大草原丘陵地帶,人口稀少,空氣新鮮,景色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