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水牛療法治憂鬱


(泰國)因反映自閉症患者生活的美國電影《雨人》一片,自閉症患者也被稱為“雨人”。4月2日世界自閉症日前夕,記者探訪了位於泰國中部華富裡府的一個軍營自閉症治療基地。基地所採用的“水牛療法”讓泰國“小雨人”們展露笑顏,他們的自理能力和溝通能力也因這些水牛而有了明顯提高。

騎在水牛背上的“小雨人”構成華富裡府炮兵基地的一道風景線。在3名教官的保護下,戴護膝和頭盔的兒童騎在水牛背上,依次按照指令擊打皮球、投擲皮球、捏住對應色彩的喇叭。每成功完成一次指令,教官就會和“小雨人”們擊掌以示慶祝。獲得鼓勵的孩子們總是興奮地歡笑。水牛療法的核心就在於幫助患病兒童集中精力,聽從指令。

作為廣泛性發育障礙症之一,自閉症症狀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其病因至今仍然沒有確定結論。對於這種無法徹底根治的疾病,早期預防和適當的啟發性治療是改善病情的主要方法。

上世紀70年代,美國一名神經病理學專家創立了“海豚療法”,被證明能夠增加兒童對感官刺激的注意力。在泰國北部清邁,人們也嘗試利用大象對自閉症兒童進行治療。在華富裡府炮兵基地,治療所用的動物就從大象換成了水牛。

據瞭解,華富裡府炮兵基地的水牛治療項目源於軍營為了向王室獻禮而推行的“水牛繁殖”項目。這個旨在保護水牛、維護生態平衡的項目給關注軍營周邊特殊學校的本圖少校帶來啟發:“我知道動物可以幫助神經發育有缺陷的孩子集中精力,雖然自閉症症狀不一,有的是大腦神經系統異常,有的是缺乏控制力,有的則是身體協調能力差,但共同點是病患無法集中精力。我就想何不用水牛嘗試一下呢?”於是從2010年起,軍營開始推行針對自閉症兒童的“水牛療程”,至今已經進入到第4期,一共收治了51名自閉症兒童。每次治療分三個步驟,首先是患病兒童在室內進行繪畫、拼圖等訓練,讓孩子們學會控制情緒,與他人共處;第二步就是讓孩子們騎上水牛完成治療,從而學習服從指揮,增強勇氣。第3步是孩子們與醫生溝通,讓醫生瞭解訓練後孩子們的心理變化,從而制定更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

來自華富裡府的自閉症小朋友堪薩屬於症狀相對較輕的孩子,經過治療後,他的溝通能力明顯增強。與記者交談顯得大方自信。“我一點兒都不怕騎水牛,我喜歡騎在水牛上‘飛’的感覺,”堪薩說。

堪薩的母親瓦琳通是一名護理專家,她發現兒子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在寫數字和繪畫等方面有了明顯的提高。她說,有些人認為水牛療法只能幫助孩子聽從指令,鍛鍊背部肌肉,但自己認為效果遠遠不止於此:“這種療法能刺激到我兒子內心深處作為男子漢的堅強性格,他說將來想當兵,成為水牛治療項目的教官”。

目前正在接受治療的16名孩子,最小的6歲,最大的14歲,他們基本做到了獨立吃飯,學會完成拼圖、繪畫等指令。不少孩子在騎水牛過程中也表現尚佳。正如水牛項目創始人本圖所說:“這些特殊的孩子本身並沒有錯。我們應該做的是用他們可以接受的方式,幫助他們實現生活自理,將來能夠在社會上獨立生存。”(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