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吉亞‧音樂大雜燴


(格魯吉亞)5月19日是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市(Tbilisi)首次設立的“街樂日”(street music day)。

說著彆扭聽著也彆扭。如果“街舞”能夠約定俗成的話,那麼“街樂”日後應該也能被接受。就像“街舞”是街頭舞蹈的簡稱一樣,“街樂”是街頭音樂的簡稱。

這個詞並不是格魯吉亞人的發明,而是立陶宛(Lithuania)人的發明。

立陶宛在2007年最先發起“街樂日”活動,發起人安德里烏斯.馬蒙托瓦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開創了“街樂”的先河,後來每年都固定一天搞街樂活動,而且從立陶宛首都蔓延到立陶宛其他城市;後來傳播到拉脫維亞(Latvia)和白俄羅斯(Belarus);再後來不知怎的,繞過了中間的國家“跳”傳到了格魯吉亞。

格魯吉亞人第一次搞“街樂日”活動就搞得驚天動地。19日,“街樂日”第比利斯本地組織者德洛尼青年團便召集了84個組合,在街頭表演了所有在格魯吉亞能夠聽到的音樂門類,從民樂、古典樂、銅管樂、鄉村樂到爵士、布魯斯、重金屬、純音效;表演規模有單打獨鬥的,也有成群結夥的;表演水準有自娛自樂的業餘演出,也有專業人士的傾力義演。

德洛尼青年團的發言人達維特.達伊阿烏利說,我們就是要為所有音樂人提供一個展示的機會;而專業人士的加入將有助人們改變街樂就是街頭賣藝賣唱或純粹是自娛自樂的觀念。

的確,光從“街樂日”表演的個人或組合為自己起的名稱就能感受到他們張揚的個性,像“超大師”“頭號聆聽”“明星男孩”“比天花板高”是形容演奏水準的;像“放射線”“灼傷”“抓狂”“瘋跑”是顯示演奏煽動性的;像“淑女與紳士”“血親兄弟”“摯交”“朋友”是表示組合成份的;像“冰鎮俄羅斯伏特加”“宿醉”“天旋地轉”“暈菜迷宮”是預告音樂難懂的;像“拋錨”“鐘錶機芯”“刮擦地板”“溜達”是形容音樂節奏的;像“常青”“蘭花”“橙黃”和“火鳳”是預示旋律色彩的。

一位經常在“街樂日”表演的大街上漫步和閒坐的第比利斯老者達托.茲瓦尼亞,不肯茍同“街樂日”這樣的說法。

他說,音樂應該在專門的場所聽,否則像“街樂日”這樣,整條大街到處回蕩著風格、旋律、樂器完全不同的各色音樂,亂七八糟。

年輕人卻是另一番反應。第比利斯第一中學的學生尼娜.瑪穆娜認為,“街樂日”讓人在融入音樂天地的同時得到身心放鬆。

長達10個小時的“街樂日”在日落後許久落下帷幕,但對於相當多的聽眾來說,“街樂日”的音樂聲也許如“餘音繞梁”,將在第比利斯通衢大道魯斯塔維利大街上穿梭回蕩數日、數月,或許直到明年的今天。(新華社)



你知道嗎?

格魯吉亞(Georgia)位於亞洲西南部高加索地區(Caucasus)的黑海沿岸,北鄰俄羅斯,南部與土耳其、亞美尼亞(Armenia)、阿塞拜疆(Azerbaijan)接壤。

格魯吉亞,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1991年4月9日正式獨立,1993年10月22日加入“獨立國家聯合體”(由部份原蘇聯加盟國組成的聯盟)。2008年8月,格魯吉亞與俄羅斯發生為期5天的戰爭后,格魯吉亞根據議會決議,於2009年8月18日正式退出獨聯體。

格魯吉亞主要民族為格魯吉亞族佔70.1%,其他主要少數民族有亞美尼亞族、俄羅斯族和阿塞拜疆族等;官方語言為格魯吉亞語,居民多通曉俄語,多數信仰東正教,其他信仰伊斯蘭教。

第比利斯(Tbilisi)是格魯吉亞首都,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外高加索地區著名古都。第比利斯位於大高加索與小高加索山脈之間,地處外高加索的戰略要衝,瀕臨庫拉河(Kura River),海拔406至522米。整座城市沿庫拉河兩岸以階梯式向山麓展開。(資料來源:新華社/維基百科,最後修訂於2012年5月22日)

延伸閱讀:

台灣‧阿卡貝拉暖人心
美國‧玩具鋼琴奏妙曲
德國‧聆聽雲中幻想樂
德國‧為了音樂而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