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在工業流中模糊


(埃及)在黃昏中的老開羅城,1000座清真寺宣禮塔在夕陽下勾勒出1000種剪影,重疊在塔邊的是陵墓和住宅,唱經聲響起,歷史上曾有“世界之母”美譽的開羅,在工業時代的城市建設中模糊了面容。

開羅,在其1000多年的歷史中,被無數次規劃。從最初軍營演變的城市,到老開羅初具城市特徵,再到隨著歷史演進一次次擴建,這裡曾是無數領導者實施宏偉藍圖的地方。法魯克王朝曾在開羅留下數不清的宮殿和奢華建築,伊斯梅爾總督曾在這裡修造“尼羅河畔的巴黎”,前總統穆巴拉克也曾力主把這裡發展為國際化大都市……今天的開羅幾乎保留著每一個時代規劃者的印記。但是,缺乏整體的規劃是開羅城市建設的最大弊病。為在現代生活中爭得一席之地,開羅市民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拓展著自己的生存和建築空間。

在資哈爾公園山頂向老開羅俯瞰,1000多年前的老建築,混在正在建設的工地中,樓房挨著樓房。開羅就這樣在自己的歷史遺跡上不斷打上嶄新的補丁,沒有一個城市規劃者能將新與舊、歷史與當下清晰地區分開,又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老開羅不遠處就是“死人城”,這裡曾是開羅初創後幾個世紀內城市的郊區,人們在這裡安葬逝者。隨著城市不斷擴大,1000年後,這裡已成了開羅中心地帶。而1000多年間死人的墓穴和守墓人的住宅不斷增多。據開羅美國大學政治社會教授賽義德·薩迪克的數據,開羅“死人城”裡一共居住著200萬人。他們或者住在陵墓附帶的房屋,或者在墓穴區的空地上搭建住宅,這裡是開羅真正的貧民窟。開羅省長髮言人哈立德·穆斯塔法說,在開羅至少有112個規模不等的貧民窟。這些貧民窟多是城市規劃和管理的死角,市民在這些地方隨意搭建住宅。

私搭亂建現象不僅僅出現在貧民區,幾乎整個開羅都可以看到私搭亂建的痕跡。尤其在埃及2011年發生政局動蕩後,由於政府審批和監管的缺失,數不清的私建住宅在開羅像雨後春筍一樣涌出。

受整體上缺乏規劃以及全城範圍內的私搭亂建影響,開羅的交通被戲稱為“永遠的頑疾”。開羅道路設計單一,過份依賴幾條主幹道,大部份居住區域相對獨立,不能為交通分流,過於擁擠的車輛常常使主幹道陷入癱瘓。開羅街道幾十年來沒有變化,而車輛卻在每天增加。尼羅河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主席阿德爾·哈利克說,每天有150萬到200萬輛不同類型的車輛在開羅行駛,而開羅的道路承載能力只能覆蓋這些車輛的1/4。

目前,埃及9100萬人口中有1800萬人生活在首都開羅,這一數字已遠遠超出開羅的承載能力。人口集中導致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環境污染。

在開羅商品批發區,記者看到超負荷的人口帶來的是超負荷的垃圾排放。儘管環衛工人24小時工作,他們還是不能處理掉堆積如山的垃圾。

積重難返的城市頑疾,漸漸使開羅人養成了一種逆來順受的性格。但同時,他們中的年輕人也仍在憧憬著未來。“我知道開羅現在有很多問題,但是我們會像解決政治難題一樣,一個個解決掉開羅的問題。現在的埃及是一個新埃及,我對未來充滿希望,”開羅大學二年級學生穆斯塔法·阿迪勒對新華社記者說。(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