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旅遊業難以復甦


(埃及)“底比斯,那裡的人們屋宇豪華,擁有無數珍寶;底比斯有城門百座,門前是馬行道,200名騎馬擁車的武士,日日巡城兩圈……”

在古希臘著名詩人荷馬筆下,當年的底比斯,如今的盧克索是富裕、強大、雄偉的象徵。4000多年前,智慧的古埃及人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在尼羅河兩岸建起了這座在當時無與倫比的城市。

歷史的車輪緩緩碾過歲月滄桑,這座千年古都幾經沉浮。在經歷過波斯人的洗劫、阿拉伯人入侵以及西方列強的劫掠後,雄偉高大的神廟如今已成斷壁殘垣,只留下些挺立的柱石和殘缺的神像供世人想像當年的壯觀;金碧輝煌的陵墓如今也已“十室九空”,只留下斑駁的壁畫和破碎的石棺訴說法老的故事;就連孕育它的尼羅河也曆盡變遷,幾經改道,讓後人無法辨識她最初的模樣。

盧克索的命運在2011年再次被帶到了十字路口。經歷了全國動蕩之後,這座“全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館”正面臨嚴峻考驗。受埃及政局動蕩、治安惡化的影響,其賴以生存的旅遊業日漸萎縮,遊客數量銳減,城市日益凋敝。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盧克索傳統的旅遊旺季,但記者卻在街頭看到了這樣一幅景象:傍晚的夕陽為神廟的墻壁和立柱撒上了一層金粉,顯得十分壯美,但神廟旁邊的大街上卻空空蕩蕩,路邊停滿了待客的出租車和馬車。司機和車夫們哈欠連天,無奈地望著遊客比車少的大街發愣,偶爾有三三兩兩的遊客走過,他們便像看見救星般地一股腦圍上去,用自己知道的所有外語跟他們搭訕,英語不行換法語,法語不行換日語,日語不行換中文……哪怕自己只知道一兩個單詞。

這種策略很少奏效,偶爾抓住一兩個心腸軟的客人,他們中的一部份人就會使勁宰客。這種“竭澤而漁”的作法不僅讓遊客深感厭煩,也讓一些當地人頗為不滿,但他們對此也無可奈何,畢竟這些司機需要生存、需要養家。

“祖先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但現在我們熟悉的生活卻全亂了套。動亂之前只要我們打掃乾淨街道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遊客來觀光。但從2011年起,一切都變了。現在埃及成了危險、動蕩的代名詞,遊客們一聽見開羅解放廣場發生衝突就取消埃及遊的整個行程,導致我們的收入銳減。一些人迫於生計想盡辦法撈錢,影響了當地的聲譽,使我們的生活陷入惡性循環。其實示威、衝突都發生在其他地方,而盧克索卻要為這些負面形象買單,”當地居民艾哈邁德告訴記者。

盼望新生的盧克索開始自救。他們請來100多名外國和當地媒體記者,參加帝王谷梅內普塔墓的開放儀式,希望借這位拉姆西斯二世兒子的英名向全世界傳遞一個信息:“盧克索是安全的,埃及是安全的”。

“復興埃及旅遊業不僅要靠盧克索,還要靠所有埃及人的努力,我們最大的希望是整個埃及都不要再有動蕩和衝突,”艾哈邁德說。他說,他相信腳下的尼羅河是有靈性的,能帶走盧克索人的願望,傳遞給下游居民,讓他們與盧克索人一起見證埃及旅遊業的復興。(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