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九州天草海豚之鄉‧聽見海豚呼吸聲


  • 在天草出海觀海豚,是遊客的第一大活動。 (圖:香港明報)

  • 海豚是野生天養,但牠們卻很願意接近遊客。(圖:香港明報)

  • 天草的天主教文化濃重,建有不少教堂,大江天主堂建於1933年是當地景點之一。 (圖:香港明報)

  • 天草寧靜舒服滿眼青綠,不少稻田就在民居旁邊。(圖:香港明報)

  • 位於鬼池港碼頭上的天草四郎像。(圖:香港明報)

  • 在下田“鬼海浦”看到的夕陽西下。(圖:香港明報

  • 美味的“四郎的初戀”菓子。(圖:香港明報)

  • (圖:香港明報)

(日本)天草位於九州熊本,鄰近長崎,由120個小島組成。我們許多人可能對天草這地聞所未聞,然而在日本,它卻特別有名,因為擁有難得的居民──海豚。

我們從福岡,坐了約35分鐘的內陸機抵達天草。天草的風景有如文字的詩意,是個寧靜的地方,在鄉郊路上隨便閒蕩,掛著橙色果子的柿樹、結出禾穗的金黃翠綠稻米等,觸目都是讓我們城市人驚呼讚歎的鄉村美景。但我們來天草,是為了海豚。天草在日本,是以賞海豚聞名。

聽到海豚呼吸聲

來天草,我們才知道,賞海豚是那麼輕而易舉。我們登上小船,穿好救生衣出發往海中心去。開船約十多分鐘後,船長揚聲說:“準備了!約兩三分鐘後海豚便會出現。”果然不到一陣子,在離船隻不遠的海面,我們開始陸續發現冒出頭來的海豚,牠們成群而游,在海面上翻騰,姿態美妙。海豚出名生性好奇,在我們船隻前後左右游泳,非常靠近,近得能清楚聽到牠們的呼吸聲。連我們都不能相信自己的好運,約一小時的船程,過程全沒有冷場,海豚不停冒出,潛入水裡,我們的眼睛一直追蹤,手指不停按壓快門,一小時時間剎那間消失。天草不愧被譽為“海豚鄉”。

天草是日本少數的海豚聚居地,在天草下島的北岸、五和町和通詞島之間,約有250頭海豚居住。在日本,只有兩處地方有海豚居住,天草之外,就是小笠原。“由於海域裡小魚多,海豚的食物供應不成問題,加上本地漁民在許久前已不吃海豚,這海灣便成為很適合海豚繁殖的地方。”船家說。這一帶的海豚為南半道海豚,成魚身長約2至2.5米,能有40年壽命,雖然春天至夏天為最佳的觀賞時節。但無論船家,還是旅遊宣傳小冊子都一再強調“我們這裡一年都可能看到海豚,成功率高達99%”。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天草被海包圍,海鮮順理成章很有名。看過海豚後,節目卻未完,當地商店想到把觀賞海豚和吃海鮮BBQ結合成套餐,把兩大受遊客歡迎的活動包辦一起,而天草海鮮藏是其中一家想到這新奇方法的商店。午市燒烤有魚、蠑螺、蝦等,新鮮的海鮮毋須花巧製作,簡單的海鹽已經能引出無盡的美味。不過是一個早上,胃口和眼睛都得到滿足。(香港明報‧文/圖:黃潔玲)



為何認識天草?

鄰近天草的長崎是日本最先開放的港口之一,在16世紀中已發展對外貿易,傳教士東來,長崎順理成章成為天主教(Christianity)的基地,連鄰近的天草居民也大多信奉,包括在1621年出生的天草四郎。他天生聰敏,一表人才,被當地人奉為天童。在17世紀,當時的幕府將軍有感政權受到威脅,禁止天主教。並在1633年推行鎖國政策。天草四郎因幕府對教徒的壓制、對農民的苛徵重稅、加上天災饑餓,在1637年年方16歲時領導島原居民起義反抗,渡海佔領了當時的島原半島,歷史稱之為九州島原之亂。1638年,他們被十萬幕府軍圍戰戰敗,天草四郎自殺。直至今天,天主教仍是當地主要信仰之一,建有不少教堂。

雖然一代偶像澤田研二便曾在深作欣二導演的電影《魔界轉生》裡飾演天草四郎。但實不相瞞,我們認識四郎,並不是因為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而是在街頭巷尾,以及酒店裡售賣的和菓子“天草四郎的初戀”,這種由當地盛產的無花果製造的軟糖,沒一般和菓子的甜膩,微甜輕軟。據說,當年的天草四郎很喜歡這種糖果,更形容吃下去有初戀的感覺。不過事實是否如此,已無從稽考了。(資料來源:香港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