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培根製成雪糕


(俄羅斯)不管是學習製作培根雪糕、品嚐卡爾梅克大草原(Kalmyk steppes)的羊肉,抑或是弄一頓俄羅斯肉菜飯(paella a la russe),莫斯科人在其飲食文化演變過程中已欣然接受各式的美食。

很難想像才幾年的光景,俄羅斯已跳脫出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飲食傳統;如今,採用當地時令食材的平價餐館已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

各大刊物都把焦點瞄向不斷推陳出新的美食專欄,中產階級則發現了宴會派對的無窮樂趣。

阿皮莎美食刊物(Afisha Food magazine)如今已成了潮流的領航者,它在數個星期前的一週末把洶湧的人潮引進了首次在莫斯科中央公園內舉辦的俄羅斯美食節。

儘管入門票要600盧布(約21美元),但還是有大約一萬人湧進這座歷史悠久的高爾基河濱公園(Gorky Park),享用40家各式餐館所推出的特殊菜餚、參加大師級廚師開辦的烹飪班,及選購農民售賣的自家農產品。

手推著嬰兒車的年輕夫妻和成群結隊而來的朋友們欣喜地排了兩個小時的隊,等待購買真空烹煮和熏制的豬肉,或是配搭櫻桃、香菜的蔬菜燉雞肉。

阿皮莎美食刊物主編與拉郭特餐館(Ragout restaurant)合夥人梓民(Alexei Zimin)說:“中產階級對食物的看法已有所改變。在歷經了70年貧乏的飲食之後,我們如今追尋異國風味。”

他告訴記者:“烹飪已成了媒體的熱門焦點。大量有關烹飪的信息正陸續湧現。”

他站在台上,與數百名圍觀者分享了一些烹飪秘訣,譬如加入迷迭香的蝦子必須煎煮個三遍,才能確保完全熟透及多汁。

拉郭特餐館主廚沙勒(Ilya Shalev)也示範了一些特別甜點的烹煮方式,如像英國份子料理大師布門特(Heston Blumenthal)那樣地把培根弄成雪糕,以及製作咸焦糖醬作佐料。

紐約客可利亞(Isaac Correa)於2003年來到莫斯科,並在這裡開設了不少家美式餐館,推出雪糕配搭雞尾酒及百事可樂、意大利白乾酪配搭西瓜等創意料理。

他說,俄羅斯人的見識越來越廣。“他們閱讀、到處旅行走走看看,如今他們上餐館不僅是為享用食物,還要得到不一樣的體驗。”

美食餐廳“Delicatessen”主廚詩士金(Ivan Shishkin)正展示如何使用斯佩爾特小麥(spelt)和野生雞油菌菇來烹煮肉菜飯。他說他還在研究如何使用當地材料來烹製出可口的“旨味”,即日本人所認同的人類第5種味覺。

“我正期待醃漬蘋果,來取代味噌作為魚食的調味品。”

詩士金說,他會試著採用當地食材,但他承認他無法完全仰賴當地生產的材料。他稱這會讓食物價格被推高,而他希望他餐廳的價格能夠讓普羅大眾都負擔得起。

農民市場內有來自南部卡爾梅克大草原的羊肉,高加索山脈(Caucasus)達戈斯坦(Dagestan)的黃櫻桃醬,和莫斯科地區的天然酸乳酪,只不過它們昂貴的價格已嚇跑了一些顧客。

達維多娃(Marina Davydova)投訴說一切都那麼地貴。她又說如果這裡的農產品價格與巴黎或尼斯(Nice)市場的價格相偌,她就會非常樂意地購買。

在網上販賣新鮮農產品的虛擬商店“Lavkalavka”創辦人阿基摩夫(Boris Akimov)辯說,如此昂貴的價格是無可避免的。

他說,這種文化在法國已盛行了大約500年,但20年前才登陸俄羅斯。在蘇聯時代,農民全被趕入集體農場,他們原有的土地則被化學藥品摧毀。(原文:法新社)

英文版:Foodie revolution brings bacon ice cream to Moscow



你知道嗎?

農業集體化(agricultural collectivization in the Soviet Union),是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為宣導共產主義於1929年至1933年間所推行的政策。

1927年至1928年,由於蘇聯政府規定的糧食價格太低,農民不急於賣糧,使到糧食收購出現短缺。史達林認為造成危機的原因是富農階層蓄意破壞,於是一方面強迫他們按指定價格賣出餘糧,另一方面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1927年12月,史達林又提出“消滅富農”口號,命令沒收富農的財產並將他們放逐。

由於對“富農”概念缺乏準確界限,集體化開始時國內“富農”占農戶總數不到3%,而最後被剝奪的農戶卻達到農戶總數的6%至8%,部份中農和貧農也被當作富農剝奪。1929年11月蘇共中央全會通過決議開始全盤集體化,從此集體農莊的規模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在兩個月內從15%增長到59.3%。執行過程中,底層執行者經常採用威脅、恐嚇等手段強迫農民入社。

1930年6月,史達林在蘇共第16次代表大會上讚揚全盤集體化的成就,並批評反對者是“和共產主義的敵人勾結在一起的人”,再一次掀起了集體化運動的高潮。到1933年底,未加入集體農莊的農戶僅佔0.2%,至此全盤集體化的目標基本實現。

農業集體化政策引起了很多農民的不滿,他們在入社前屠殺和出售牲畜,到了1933年,蘇聯的牲畜總量將近損失了50%。部份農民在絕望中毀壞工具、焚燒穀物,還時常參與縱火、暗殺等破壞活動。全盤集體化也沒有給農業生產效率帶來明顯提高,1932年至1934年之間,蘇聯出現了嚴重的饑荒,農業總產值下降了23%。(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最後修訂於2011年9月20日)

中英對照:

‧莫斯科:Moscow
‧莫斯科人:Muscovites
‧高爾基公園:Gorky Park
‧卡爾梅克大草原:Kalmyk steppes
‧達吉斯坦:Dagestan
‧高加索山脈:Caucasus
‧美食家:foodie
‧真空烹煮:sous-vide
‧旨味/鮮味:umami
‧肉菜飯:paella
‧蔬菜燉肉:ragout
‧香菜/胡荽:coriander
‧焦糖醬:caramel sauce
‧意大利乾酪:mozzarella
‧斯佩爾特小麥:spelt
‧雞油菌菇:chanterelle mushrooms
‧味噌/日本豆麵醬:mi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