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紀念雕像日益夯


(印度)痛失至親的佩雷拉是一名電影放映技師,其愛妻艾薇4年前年屆77歲時便撒手人間;他為了紀念愛妻,決定將這尊實體大小的雕像置放在他孟買的公寓里。他說:“我會因為她的雕像而感覺她就在我身邊。”

佩雷拉說:“有些人不喜歡記起那些已離我們而去的往生者,但我是例外。”他已經委託他們為另一個家的花園製作第二尊大理石樣、仿真人大小的雕像。

薩奎拉的家族生意以孟買北部小吉里斯村落為基地,坐落在小城瓦賽香蕉園和椰樹園內;這裡也曾是葡萄牙列強的殖民堡壘,天主教信仰和木工手藝早已飄洋過海至此生根。

班哲尼(Benzoni Sequeira)說,他的祖父於1920年就開始做聖像雕刻的生意,單看他的姓氏就知道家族和葡萄牙頗有淵源。

他們幾十年下來雕飾了無數神壇和肖像,直到20年前才完成第一間個人紀念館。近年來,市場對雕像的需求也逐漸攀升。

班哲尼告訴法新社:“以前下訂都是一兩單的接,現在訂單就源源不絕了。”

薩奎拉家族的作品常會被拿來和倫敦杜莎夫人蠟像館里的作品比較,但班哲尼認為,要創作出一個栩栩如生的雕像,他們所面臨的挑戰是更為艱難的。

他說:“他們可以收集到從各個角度拍攝出的照片,取得所有所需的尺寸,而我們的客戶通常只提供我們老舊的黑白相片。這就使得我們得在失敗中反覆嘗試,直到成功為止。”

一名已故奶濃安德魯(Andrew Machado)的親戚就曾委託薩奎拉家族完成一尊全身像,如今成品就傲然佇立在其瓦賽家中的進門處。

這尊雕像的頸項處繞有花環,全身著簡單的T恤和短褲,盡顯其獨特風格。

安德魯75歲的遺孀聖丹(Santan)說:“我們不要多餘的裝飾布料,他身上的服裝正如他平常所穿的一樣。我們想要把他打造得像是在現實生活中一樣。”

整個過程由製作泥塑模型開始,單是這個步驟就需由客戶的家族成員檢查幾次,直到百分百確認神似度為止。

接著,製作者就根據模型以木柴再創作,全身仿造雕像要價8萬5000盧比(約1600美元),若是以玻璃纖維製作則比較便宜,約5萬盧比即可。

班哲尼的哥哥明勒瓦(Mingleshwar)在巨型娃娃肢體散落一地的工作室內說道:“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這份工作的步調節奏是很慢的。”

他們兩兄弟年紀輕輕就開始向父親雷諾(Renold)和叔叔駱格(Rogue)學習木雕。71歲的駱格滿臉鬍腮,雖然喪失了單眼視力,卻仍坐在門廊上雕刻而不言休。

68歲的雷諾則仍活躍於木工製作,還是一名業餘的天文學家,他尤其對可展示星座位置的自製渾天儀引以為傲。

薩奎拉家族在在當地擁有良好聲譽,然而他們從未打廣告,完全靠口碑吸引國內外的客源。

他們家中存放了兩打十字架,附上的紅色閃光燈泡刻有滴血圖樣,準備運往中東。

至於置放在門廳的一尊仿真人大小身著紗麗的女性雕像,正準備運往英國一家由印度人開設的旅館。

這個家族的修築作品也為他們贏得褒獎:他們嘔心瀝血修復好孟買具140年的包達吉城市美術館(Dr Bhau Daji Lad Museum),於2005年贏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

班哲尼說:“我們的工作真的很特別,完成之際我們都感到心滿意足”。

這生意最初幾乎是毫不起眼的。他們的祖父麥可(Michael)年輕時,教堂窮得連耶穌和聖母像都得在耶穌受難日當天從其他教區商借過來。

至於復活節的禮拜則得比平常提早進行,以便活動結束後可歸還聖像,好讓該教堂進行其他節日活動。這種情況促使麥可開始製作屬於他們自己的聖像。

明勒瓦說:“他製作了耶穌聖像的臉部,如今聖像還擺放在教堂內。之後,他就慢慢地開始製作其他雕像和神壇了。”

薩奎拉家族表示,他們過去幾年來已在計劃為生意創辦人麥可打造屬於他的雕刻紀念館,不過還是經常因客戶的案子忙得不可開交,計劃因此耽擱。

班哲尼笑著說:“俗話說得好,木匠的家裡是沒有長凳的。我們忙得連坐下的時間都沒有呢。”(原文:法新社)

英文版Britain/'s forgotten asylum seekers left in lim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