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養老勝地--科洛尼亞


  • 嘆息路上的石子路、外牆髹上淡紅漆的葡式平房、白色的西班牙式房子,都是西葡兩國爭奪科洛尼亞的印記。(圖:香港明報)

  • 城牆和炮台曾是衛城的重要設施,現在則成了遊客的玩意了。(圖:香港明報)

  • 始建於18世紀的城門後,就是科洛尼亞舊城區。(圖:香港明報)

  • 在舊城區裡,不難看見葡式瓦頂房子(右)跟平頂的西班牙式平房(左)緊挨在一起。(圖:香港明報)

  • 喝著La Casa de los Limoneros莊園自家種植沖調的檸檬汁,綠油油的景致相伴,是一流享受。(圖:香港明報)

  • 爬滿長春藤的莊園看起來很古老,但其實是屋主新建造的。(圖:香港明報)

  • El Drugstore位於一幢19世紀意式房子裡:拱門上的石雕正是標記。(圖:香港明報)

  • Almacén La Carlota是間極有趣的家居雜貨店,裡面擺賣著許多精致可愛的玩意。(圖:香港明報)

  • 在Almacén La Carlota,你還可以買到這套迷你馬黛茶具(280披索,約15美元)。(圖:香港明報)

  • 清朗的早晨,老伯伯從家裡搬椅子出來讀報紙雜誌。(圖:香港明報)

  • 來到烏拉圭當然要試一下“國菜”Chivito,不過即使是“實惠”餐廳也要差不多200披索(約11美元)。(圖:香港明報)

(烏拉圭)夾在阿根廷和巴西兩個南美大國之間的烏拉圭,獨立以前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帝國你爭我奪的對象。沒有一個地方,比科洛尼亞(Colonia)更能代表這段歷史。這個烏拉圭最古老的世遺小城,在建城後的100年內最少易手四次,使小城既富葡萄牙特色,亦具西班牙味道。

科洛尼亞是烏拉圭熱門的旅遊勝地,這必定跟其地利有關。它距離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只有50公里,許多遊客就從布市即日來回科洛尼亞,為的可能是順便在護照上增加多一個印章,在阿根廷逗留更長時間(出一次境,免簽證旅客逗留期限可重新計算),或者是從大城市逃出來透透氣。

沒想過,不消一句鐘,就到了另一個世界。在布市碼頭過海關,見識到什麼是一地兩檢的極致:就是兩國關員坐在同一個柜位,可以完全沒有阻隔地談論特區護照要不要簽證。登上快船,幾乎是座無虛席。在喧嘩中打盹,沒來得及沉睡,科洛尼亞就來迎接我們。到下榻的旅館,穿過筆直的林蔭石磚路,有點像布市的潮區Palermo;不,不對,這兒不論是旅館還是民居,好像都不關門的!在Palermo,好些商店在營業時間都上鎖,要店員開鎖顧客才可進去。我們終於可以大剌剌把相機掛在肩上了。

西葡管治輪流轉

這個可以讓人完全放鬆戒備的小城,幾百年前卻是干戈連年。全名是科洛尼亞德爾薩克拉門托(Colonia del Sacramento)的古城,位於拉普拉塔河(Rio de la Plata)口的戰略重地。在1680年建城那年,便受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西班牙人襲擊,翌年歸還給葡萄牙人;到18世紀初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War of the Spanish Succession)期間,科洛尼亞又被西班牙人攻陷,到1715年又還給葡萄牙人,發展成葡國殖民地的重要商業城市和原材料港口;其後又多次易手,最終在1777年被西班牙人納入帝國版圖。在西葡百年來這樣來來回回管治下,結果就是一個混合了17世紀葡國,18世紀西班牙,以至19世紀獨立後的後殖民時代建築與城市規劃特色;199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百年老房子藏特色店

遊世遺舊城區(Barrio Historico),只消用一雙腿,一雙眼睛:在最有名的嘆息路(Calle de los Suspiros),便能看到用大小不一石子鋪成的路,中間稍稍凹陷,原來是葡國人建造的、有排水溝的路;以碎石建造、斜屋頂的葡式平房,跟磚建、平頂的西式房子緊挨一起。許多有趣的餐廳和小店,也在這些百年老房子裡:像Almacén La Carlota,位於一幢西式平房裡,老闆娘是藝術家太太,店裡一角是丈夫的畫廊,其餘部份則擺滿了可愛的玩具、飾物、擺設等,像走進萬花筒裡,讓人眼花撩亂卻十分討好。

還有在19世紀意大利式平房裡的El Drugstore,所有桌布、紙巾盒都印了波點圖案,色彩繽紛,你可以在這裡吃fusion菜(餐牌有日本菜!),晚上聽現場音樂表演。

扮“老”莊園
甜美時光

除了迷人的舊城、漂亮的小店,科洛尼亞還有雅致的莊園,讓遊客休養生息。離舊城約9公里的La Casa de los Limoneros,是一座爬滿長春藤、共有7間房的旅館,置於7公頃檸檬果園之中。“莊主”Sergio是來自阿根廷的建築師,與伴侶Mario本想買座舊農莊,找不到合心的,索性自己建一座“古老”莊園,從蒙得維的亞(Montevideo)的垃圾場和週末市集,蒐集舊木門、櫥子、擺設……營造古樸氣氛。享受著莊園自家種植、沖調的檸檬汁,坐在露台曬太陽,原來日子可以這麼甜美,怪不得由殖民時代開始,人人都要爭著來科洛尼亞了。

氣候溫和治安佳

在科洛尼亞寧謐的街道上,不難看見退休老人出來曬太陽、聊天。看準這裡宜人氣息的不止烏拉圭人,還有阿根廷、北美甚至歐洲人:據《紐約時報》報導,科洛尼亞的房子愈來愈受外國人歡迎,房價過去兩年漲了50至80%,部份是投機活動,但亦有的是自住。在Google裡搜尋一下,就知烏拉圭在美國人眼中,是個理想的退休地點,氣候溫和、生活條件好、治安亦佳。想在科洛尼亞買幢房子養老?舊城區一座百年單層平房,市價約15萬至17萬美元。(香港明報)



你知道嗎?
鉆石之國美譽

位於南美洲東南部,烏拉圭河與拉普拉塔河的東岸,朝鮮鄰巴西,西界阿根廷,東南瀕大西洋。首都為蒙得維的亞。1825年8月25日從巴西帝國的統治下獨立。境內大部份地勢平坦,農牧業發達。現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烏拉圭屬溫帶氣候,以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安定的社會環境,被譽為“南美瑞士”;又因其形似寶石而又盛產紫晶石,被譽為“鑽石之國”。

國家元首總統:何塞.穆希卡(José Mujica),2010年3月1日就職,任期5年。
坐標:南緯33°,西經56°。
國界:瀕臨南大西洋,與阿根廷和巴西接壤。
最大的城市:蒙得維的亞、薩爾托。
官方語言:西班牙語
貨幣:烏拉圭比索
國慶日:8月25日(1825年獨立)
國際域名縮寫:UY
國際電話區號:+598
人口總數:3,477,778(2008年7月統計)
民族:白人(88%)、混血人種(8%)、黑人(4%),另有人數極少的美洲印第安人。
主要宗教:羅馬天主教(66%)(全國近一半人口定期去教堂做禮拜)、新教(2%)、猶太教(1%)、其他宗教(31%)。
語言:西班牙語、巴西邊境使用的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的混合語。
教育普及度:98%(2003年統計)

歷史早期的烏拉圭河東岸地區居住著查魯亞印第安人。1516年初被西班牙探險隊發現。1680年後一直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爭奪的對象。1726年,西班牙殖民者建立蒙得維的亞,烏拉圭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776年西班牙將此地區併入拉普拉塔總督轄區。1811年民族英雄何塞.阿蒂加斯領導人民進行獨立戰爭,並於1815年控制了全境。1816年葡萄牙再次入侵,並於1821年7月將烏併入巴西。1825年8月25日,胡安.安東尼奧.拉瓦列哈等一批愛國者收復了蒙得維的亞城,宣告烏拉圭獨立,並將8月25日定為國慶日。20世紀上半葉,烏經濟穩定、社會安寧。1973年發生軍事政變。1984年7月,軍政府決定還政於民。由於它位於烏拉圭河的東岸,故國名定為烏拉圭東岸共和國。同年11月紅黨候選人胡利奧.瑪麗亞.桑吉內蒂當選總統,烏拉圭恢復民主憲制。(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最後修訂於2011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