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現代遊牧民族‧散播隨和暖流


  • 依山而建的Cascade是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最具有當代感的建築及場所。(圖﹕香港明報)

  • 埃里溫有不少體型龐大的蘇聯風格建築,現在部分已經改造成商務酒店。(圖﹕香港明報)

  • 亞美尼亞的教堂,總坐落於荒僻的所在,更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圖﹕香港明報)

  • 亞美尼亞人熱愛唱歌,在Eurovision歌唱大賽也經常表現良好。(圖﹕香港明報)

  • 當地年輕人抱怨埃里溫生活費愈來愈高,工作愈來愈難找。(圖﹕香港明報)

  • 歌劇院是埃里溫的地標之一,當地人經常在此閒逛。(圖﹕香港明報)

  • 埃里溫的周末跳蚤市場,買賣者以當地人居多。(圖﹕香港明報)

  • Fernando Botero巨大的貓,提示了亞美尼亞人藝術不一定要歌頌偉人,也可以十分生活化。(圖﹕香港明報)

  • 通往教堂的路上經常鋪滿了墓碑,當地人相信這是死者對生者的貢獻。(圖﹕香港明報)

(亞美尼亞)亞美尼亞人的熱情十份內斂,不似鄰居土耳其或伊朗人那般張揚,但走在街頭你還是能輕易碰到想和你聊天的亞美尼亞人;閒聊幾句後,還可能被邀請到家裡做客。群山鎖國的地理位置,或許讓亞美尼亞人更熱中於往外跑,位於歐亞的臍帶上,亞美尼亞人自古就喜歡旅行,到處做生意,幾百年前足跡就遍及地中海、印度、非洲和南洋。東南亞幾家最豪華的酒店都是由亞美尼亞人創辦,包括新加坡萊佛士酒店等。這樣顛沛流離常年在外的民族,自然理解人在異鄉的無助感,也會善待客人,讓他們放心。

我們對這個高加索小國幾近一無所知,首都埃里溫(Yerevan)坐落於三面環山的平原上,房子的窗戶都定格了山影,天氣好的日子,每天都“開門見山”。亞美尼亞人最思念的是阿勒山(Mount Ararat),山體線條均稱常年白頭,是他們心目中的“富士山”,現在卻位於土耳其境內,思念只能遙寄。阿勒山據說是挪亞方舟的停泊處,亞國人也自稱是挪亞的子孫,有無數詠讚阿勒山的歌謠和小說。現在連文化根源都不再屬於自己,自然令人徒然生悲。

漂泊無根
文化地標在敵國

亞美尼亞和土耳其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屠殺紛爭尚未解決,兩國口岸關閉多年,老死不相往來,觸及歷史遺留問題,總各說各話。一次大戰期間,估計逾百萬亞美尼亞人遭土耳其人殺害,國際社會譴責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卻對亞美尼亞悲劇一直欠個公道的說法。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穆克(Orhan Pamuk)受訪時曾提及這段歷史,卻激怒了土耳其國內的極端民族主義份子,並將之告上法庭,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脅。

粉紅之城
遍地溫柔建築

埃里溫的街道算是整齊,佈滿了蘇聯時代建造的樓房,氣勢恢宏但缺乏人氣,其中不少已改建成博物館、美術館和商務酒店。建築大多採用當地盛產的粉色火山岩,在陽光的照耀下,有種溫柔的粉紅色光澤,因此埃里溫也稱為“粉紅之城”。市中心很小巧,街道也設計得十分人性化,步行即可遊覽主要景點,惟需當心橫衝直撞的車子。埃里溫的新貴們正用一種不可一世的方式來炫耀財富,自上世紀90年代中改革開放以來,亞美尼亞每年GDP增長率超過10%,經濟算是突飛猛進,不少人一夜致富,埃里溫多了供人揮霍的休閒場所及餐廳等;但這也加劇了貧富懸殊,週末的埃里溫有個巨大露天市集,售賣不少家用的二手貨,買賣的人都很多,看來這個國家還未富足到足以讓人任意揮霍。

花園廣場
雅俗消閒共冶一爐

埃里溫的中心是一個花園廣場,平日也經常看見無所事事的人在閒逛,似乎他們都不用上班。出太陽的日子,總能在街道看見大量的亞美尼亞人,泡在能曬到陽光的位置上,像是一個永遠在度假中的城市。

廣場的正中心是埃里溫的歌劇院,灰撲撲而厚實的建築不時上演歌劇等文藝活動,劇場內還有一個深受年輕人歡迎的disco,一到夜晚,穿著老派華麗禮服或打扮時髦前衛的人,都聚集於此。歌劇院前臨時搭了個大舞台,一個妙齡少女委婉的唱著動人民歌。亞美尼亞人熱愛,亦擅長唱歌,僑居外地的人口當中就有不少著名歌手,包括雪兒(Cher)等。亞美尼亞國內只有300萬人,卻有超過800萬的離散人口,散佈於歐美澳各地。正是這些漂泊在外的國民,源源不斷為祖國輸入外匯,當地不少主要基建就是依靠僑民資助。然而好景不常,這幾年歐美經濟蕭條,匯款驟跌,每年超過10%的經濟增長率也跌至谷底。當地年輕人說工作不好找,遇見的人總小心翼翼的追問:你一個月賺多少錢?你國家的簽證好辦嗎?我在那裡能找到工作嗎?埃里溫有不少簽證中介公司,幫助無助的亞美尼亞人辦理海外簽證。

藝術中心
與城市經歷高低起伏

埃里溫最醒目的地標為Cascade,位於歌劇院以北,現已命名為Cafesjian Center for the Arts,設計宛若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建造Cascade的構想源於上世紀30年代,當時可謂超前的作品,旨在利用一個綠地園林將北部的住宅區和市中心的文化區連成一體。這棟建築的坎坷旅程如同亞美尼亞的命運,建築工程不斷被內憂外患打斷,直至2002年,亞美尼亞籍的美國富商Gerard Cafesjian出資重建,將整個建築改造成美術館和露天公園的結合體,並以他命名。這個藝術中心於2009年開幕,成了舉國上下的驕傲,他們終於有個能擺上世界舞台的建築和博物館,亞美尼亞人的興奮可想而知。

整齊有致的花床間,散落著藝術大師的作品,大多來自Cafesjian的收藏和捐贈。哥倫比亞藝術家Fernando Botero的巨大肥貓,睥睨塵世,成了當地人最熱愛的城市雕塑,競相與它合影。依山而建的Cascade,宛若一個巨大的階梯,山體內隱藏了不少的展覽空間、爵士酒吧等,一條分為幾段的扶手電梯能一直把你送到118米的頂層。有陽光的日子,這裡更是情侶拖小手的地方,站在頂層,眼底盡收整座城市及環繞著它的山巒。

荒僻古老教堂
踏著墓碑朝聖

亞美尼亞是世界上最早將基督教列為國教的國家,約在公元300年,當地的統治者已信奉了基督教。然而在埃里溫卻不容易看見教堂的蹤影,不少在蘇聯統治時期被拆毀了。

但只要離開首都,無數的古老教堂便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北部的Debed峽谷散落著不少村莊,每條村大多由一座漂亮的古老教堂守護著,位於此處的Haghpat和Sanahin修道院等都是世界文化遺產,大多有古樸滄桑的面容。亞美尼亞人將墓碑埋在通過教堂的路上,信徒得踩在這些墓碑才能進入教堂。亞美尼亞人認為死後依舊要為人民服務,因此不用害怕踩上墓碑,對死者來說,這是一種至高榮耀。(香港明報)



你知道嗎?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位於西亞外高加索的南部、亞美尼亞高原的東北部,面積29800平方公里。其西與土耳其,北與格魯吉亞、東與阿塞拜疆、南與伊朗接壤。境內多高山,90%多的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崇山峻嶺向南一直綿延到土耳其境內。地理最高點是西北高地上的阿拉加茨山,海拔4090米。東部有塞凡窪地,窪地中的塞凡湖面積1360平方公里,為亞美尼亞境內最大的湖。主要河流為阿拉克斯河。

氣候屬亞熱帶高山氣候,乾燥寒冷是其主要特色。1月平均氣溫攝氏-2~12度;7月平均氣溫攝氏24~26度。

亞美尼亞德拉姆

德拉姆是亞美尼亞的法定貨幣,ISO4217代碼為AMD。輔幣為盧馬(Luma),1德拉姆=100盧馬。亞美尼亞中央銀行是唯一有權發行德拉姆的銀行。德拉姆是曾經於1199年至1375年行用於亞美尼亞地區的一種銀幣的名稱。1991年亞美尼亞獨立,但是直到1993年中央銀行成立後,方才採用德拉姆為亞美尼亞法定貨幣,以取代俄羅斯盧布。德拉姆現有面值為500、1000、5000、10000、20000和50000的紙幣,以及10、20、50、100、200和500的硬幣。2006年,德拉姆的通貨膨脹率為1.1%。(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最後修訂於2011年7月21日)

景點介紹

茲瓦爾特諾茨教堂:中世紀早期亞美尼亞古教堂,又稱永久靈驗教堂。它坐落在埃奇米亞津附近,建於公元641-661年,現僅存遺址。原為圓形三層的圓頂建築,內部是一個有迴廊的四瓣形教堂,正面裝飾著假連拱,雕刻、浮雕,內部裝飾有鑲嵌畫與壁畫。1901-1907年發掘出底座、柱廊、地基、柱頭及許多建築殘片,在拱門和大浮雕上塑有拿建築工具的人,據認為那是摹擬當年建築師和總建築師阿瓦涅斯的形象。刻在一米長的石板上的日晷極引人注目。整個教堂用彩色凝灰岩砌成,後來特·托拉馬尼揚根據發掘和他個人的設想加以重建,成為一座有三層圓頂的教堂,內部為十字形,有迴廊相通。現在教堂的旁邊另建了一座博物館,一些廢墟的殘片陳列在這裡。

格加爾德修道院:位於亞美尼亞共和國首都埃里溫東南40公里的峽谷中。倚山臨和,氣勢宏偉。據說始建於4世紀。現在建築物是13世紀所建。也叫艾里凡克,在亞美​​尼亞語中意為“岩洞教堂”,因其大部份建築物在岩石中鑿成而得名。修道院包括1座中心教堂,2座岩洞教堂和1座王公寢陵。中心教堂建於1215年,迄今保存完整。一座岩洞教堂建於13世紀40-50年代,在中心教堂門廊西北;另一座岩洞教堂建於1283年。寢陵位於第一座岩洞教堂斜上方,有外廊,12米見方。4排列拱作“井”字形交叉。4個交叉點為4根粗壯的石柱,中間棉花頂上是天窗,極為壯麗。寢陵及其外廊均建於1288年。(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最後修訂於2010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