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澀谷唱響老民謠


(日本)5月20日下午,東京澀谷站附近繁華的道玄坂和文化村鼓樂喧天,大街兩旁人頭攢動,寬闊的街道變成了舞台。“小原祭”正在這裡舉辦。來自各個團體的業餘演員演出了鹿兒島縣的代表性民謠《鹿兒島小原節》。

“祭”在日語中有節慶的含義,而“節”是曲調的意思。日本各地很多民謠都稱為“節”,並有相配的舞蹈動作,比如《安來節》《八木節》等。《鹿兒島小原節》就是“鹿兒島小原調”的意思,也寫作“鹿兒島小原良節”。

澀谷區為增進與鹿兒島市的友好關係,從15年前起,每年5月都會舉辦“澀谷小原祭”活動。今年表演舞蹈的除來自鹿兒島市政府、市消防局的職員和市民間團隊外,主要是關東各地來自鹿兒島縣的人們。

從團隊名稱就可看出他們的故鄉,有的稱為“會”,比如“關東垂水會”、“東京奄美會”等;有的稱為“連”,比如“澀谷小原連”、“關東指宿連”等。共有約2000人參加了舞蹈表演,這一人數充份體現了鹿兒島人對家鄉的深深熱愛。

這些業餘演員們身著五顏六色的浴衣(夏季穿的單和服)或稱為“半纏”的和式上衣。舞蹈隊伍中,上年紀的人居多,有的老太太抱著胖孫子跳,一些爸爸把孩子頂在脖子上跳。與日本各地的民間舞蹈一樣,《鹿兒島小原節》的動作並不激烈,主要靠變化手勢和身姿、擊掌等,動作整齊劃一。人們一邊伴著高亢的音樂舞蹈,一邊喊著“喲咿呀薩薩”的號子,非常有氣勢。在現代化高樓大廈下,這傳承了幾百年的民間舞蹈,突顯了日本現代與傳統並存的特點。

關於《鹿兒島小原節》的起源有各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1609年鹿兒島縣的前身薩摩藩入侵琉球國(現在的沖繩縣)時,日向國安久村(現在的宮崎縣都城市安久町)的鄉士(鄉居的武士)為鼓舞士氣而演唱的《安久節》被原良(現在的鹿兒島縣原良地區)的鄉士重新譜寫歌詞傳唱下來,逐漸傳遍整個鹿兒島縣,後在發祥地原良前加了個“小”字,稱為“小原良節”。還有一種觀點是日本各地的港口演唱的《小原節》在鹿兒島縣普及後形成了《鹿兒島小原節》。不管哪種說法,這首民謠已被傳唱了約400年。

日本各地民謠讚美的大都是名勝、歷史典故或英雄人物。一首短短的民謠,記載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可以說是一部微型百科全書。《鹿兒島小原節》也是一樣。“霧島花兒最嬌豔,國分煙草數第一。”鹿兒島縣國分市在江戶時代初期就開始種植煙草,霧島市則是霧島杜鵑的原產地。

櫻島是位於鹿兒島灣中的一座活火山,是鹿兒島縣的名勝。它與鹿兒島市隔海相望,只有3.5公里遠,因此市區內就能看到大海上高聳的不斷噴發的火山。這一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景觀令鹿兒島市民非常自豪,所以《鹿兒島小原節》歌詞中多次出現“那正在冒煙的就是櫻島啊”、“朝霞落在櫻島上”等歌詞。

薩摩藩作為西南雄藩,為明治維新的成功發揮了巨大作用。薩摩藩的西鄉隆盛與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併稱“維新三傑”,西鄉隆盛至今受到鹿兒島縣人民的愛戴。《鹿兒島小原節》的歌詞中唱道:“薩摩的西鄉先生,是世界的偉人,為了國家,他奮不顧身……”

為適應年輕人學習,《鹿兒島小原節》還進行了改良,稱為《東京小原節》,帶有一些現代舞色彩,節奏更快,動作相對更簡單。來自鹿兒島市的年輕人還表演了以《鹿兒島小原節》旋律為基調的現代舞。可以說,《鹿兒島小原節》也在與時俱進。

在近4個小時的活動過程中,現場一直人山人海。作為“本家”的“鹿兒島市小原祭”每年11月在鹿兒島市舉行,參加表演的市民達兩萬人,每年都吸引大批遊客。(新華社)



你知道嗎?

澀谷(日語:しぶや;英語:Shibuya),指的是位於東京都澀谷區、澀谷站及以其為中心的市街地。澀谷與新宿、池袋併列為東京的三大副都心。與新宿、池袋等因為位處於交通要衝而發展出的商業街一樣,澀谷也是因為位處“山手線”重要轉運站而發展成今日盛況。

澀谷各種的商業活動興旺,尤其體現在澀谷站忠​​犬八公出口處,著名的百貨店、時裝專賣店、飲食店、咖啡店、休閒設施、特種行業等密集如雲,是與新宿同樣併列為“24小時不眠之街”的地區。

另外,澀谷以西武百貨、東急百貨、巴而可與10900貨為中心,再加上週邊許多服飾店所構成的商店街,成為最受東京年輕消費族群喜愛的購物勝地,向來擁有“年輕人之街”之美稱,也使得澀谷成為日本國內外各種流行風尚的發源地。

而澀谷站八公出口處外、具有“行人保護時相配置”、屬井之頭通一部份的大型五叉路口,由於超高的行人穿越量經常被譽稱為“全世界最大的交叉路口”。其龐大的行人流通量成為許多觀光客參訪與攝影拍照的聖地,亦經常出現在電視或電影劇情中,作為東京的象徵。(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最後修訂於2012年5月9日)

延伸閱讀:

日本‧東京樓頂搗年糕
日本‧生活在活火山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