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玩具鋼琴奏妙曲


(美國)作為一名曾受過正規訓練的古典鋼琴手,菲利斯.陳(Phyllis Chen,譯名)自小就對大鋼琴瞭如指掌。不過,在接觸到玩具鋼琴之後,她的人生開啟了全新的一章。

玩具鋼琴通常都是兒童尺寸,一些還不比一個音樂盒大。雖然一些是大鋼琴的造型,但任何人都可以隻手把它舉起。

儘管如此,菲利斯意識到這個小小樂器蘊藏著巨大的潛能,很快地,她也加入這個正逐漸壯大的玩具鋼琴亞文化群中。

菲利斯與這個奇特樂器的“初次會面”是在芝加哥的一個木偶劇場。這個迷你鋼琴是舞台佈景的一部份,與劇中角色一般大小。33歲的菲利斯走向了這台迷你琴,彈了一個音。

她說:“一碰到琴鍵,我便迷上了它所發出的音調。”

當年菲利斯只有21歲,就已經是一名“實驗者”。例如,她會在琴身中加入不同物件以改變它的聲調——為“預置鋼琴”(prepared piano)的擁護者之一。

玩具鋼琴以它詭異的造型、富震撼性但和諧的音調,儼然是一個新發現。

菲利斯說:“它能夠激發人們各種的想像力,是一件平易近人的樂器,就好像任何一樣信手拈來的物品一樣。”

玩具鋼琴,又稱作“Kinderklaviers”或兒童鍵盤,自19世紀就已經以現有面貌存在。1872年,德裔美國人阿爾伯特(Albert Schoenhnut),用耐用的金屬取代早期鋼琴內部的玻璃零件,製成自己的首架玩具鋼琴。後來,他創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世界著名鋼琴製造商品牌“Schoenhnut”。

顯然的,兒童是這些小型樂器的最大使用群體。在《花生漫畫》中,主角之一的施羅德(Schroeder)就常坐在一架玩具鋼琴旁。

不過,在那些喜歡在音樂上嘗試不同挑戰的成年人之中,玩具鋼琴也開始逐漸受落。菲利斯估計,約有20名專業音樂人在創作當代音樂的過程中使用玩具鋼琴。此外,也有人在電影及獨立樂隊裡使用。

與丈夫仁(Len)聯合持有“Schoenhut”的蕾妮特琳卡(Renee Trinca)說,雖然父母或祖父母仍是其主要顧客,但“來自專業人士的訂單開始接踵而來”。

身兼作曲人和國際當代合奏表演(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Ensemble)創辦成員的菲利斯,亦在不遺餘力地推廣玩具鋼琴。

她創辦的“UnCaged”玩具鋼琴創作比賽,今年成了一個全面盛會,在曼哈頓連接舉辦了三場音樂會。

在音樂節上,陳靈(Margaret Leng Tan)、河合拓始(Takuji Kawai)和菲利斯等鋼琴手,奏起那些迷你琴鍵,或正確來說是塑料琴鍵,在場的聽眾不時會心而笑。

在玩具鋼琴比賽得獎無數的陳靈說:“現今樂壇開始湧現新一代的年輕玩具鋼琴手。”她透露,今年將會有一個玩具鋼琴世界峰會在盧森堡音樂廳舉行。她說:“玩具鋼琴已自成一格。”

菲利斯舉辦年度比賽的目的是為了替這個為大多數作曲家所忽略的樂器,創造新的樂曲。當中,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和喬治.克拉姆(George Crumb)是最有名的“例外”。約翰凱吉開創先例於1948年創作的“Suite for Toy Piano”只用了9個音符。

掌管美國著名音樂學院皮博迪(Peabody)樂理部門的作曲家大衛.斯姆克(David Smooke)在音樂會閉幕表演上,也演奏了他所創作的一首作品。他表示,玩具鋼琴正在“爆紅”,尤其是在最近兩年,所受歡迎的程度不遜於四弦琴(ukulele)。

斯姆克說:“我認為人們正在尋找這些與他們童年有關的懷舊音樂器材,並試圖把它們帶到大眾面前。我對全世界為​​玩具鋼琴瘋狂的人數感到吃驚。”

菲利斯是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修讀她的DMA課程時,開始熱愛玩具鋼琴,但同時間,她也因腱炎而被迫放棄彈奏鋼琴。

在她接受物理治療的過程中,她也慢慢重拾彈奏鋼琴的樂趣。她發覺體積較小及觸感更輕的玩具鋼琴,有“復原治療”的功效。此外,它也啟發了她成為作曲家的想法。

自此,她發表了兩張玩具鋼琴獨奏唱片及為一套外百老匯會秀《卡洛琳》(Coraline)擔任主要玩具鋼琴伴奏。

與鐘琴、大鍵琴、鐘聲、甚至手機鈴聲相比,菲利斯還是比較喜愛這個利用敲擊金屬棒,而非琴弦發音的單音樂器。

她說:“這是一個“親暱”的細小聲音,儘管它也可以被放大。”

如今在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玩具鋼琴,而菲利斯所擁有的最小型鋼琴只有10個音符。她並不覺得被少量的音符所限制,相反地,她覺得自己跳脫了幾個世紀以來的傳統和88鍵鋼琴大量音樂紀錄的束縛。

她稱:“要我覺得彈琴是一項全新體驗,是很難的。玩具鋼琴卻讓我覺得它像是一個如今才發明的產物,它代表了今日的語言,而且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原文:法新社)

英文版:For a player of toy pianos, the music is grand



你知道嗎?

“預置鋼琴”(prepared piaono),或稱“加料鋼琴”、“特調鋼琴”,就是在傳統鋼琴的弦上或各種弦之間,放上各種不同的物體,以產生特殊​​的聲音效果。美國先鋒派古典音樂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1912年9月5日-1992年8月12日)是“預設鋼琴”的先驅。

除此之外,約翰凱吉也是“即興音樂”(aleatory music,或“機遇音樂”)、延伸技巧(extended technique,樂器的非標準使用)、電子音樂的先驅。除了1948年創作的“Suite for Toy Piano”,他最有名的作品是1952年作曲的《4'33"》,全曲三個樂章,卻沒有任何一個音符。

凱奇的作曲理念為:使用任何環境下的聲音,包括雜音;運用“機遇”(如拋硬幣等)選擇順序;徹底放棄形式結構;運用沉默;廣泛使用各種電子以及視覺手段。(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最後修訂於2012年1月9日)

中英對照:

‧prepared piano:預置鋼琴
‧glockenspiel:鐘琴
‧harpsichord:大鍵琴;有鍵豎琴
‧indie band:獨立樂隊
‧ivory:鋼琴鍵
‧off-Broadway show:外百老匯秀
‧subculture:亞文化群(一種文化內具有獨特性的一群人)
‧experimenter:實驗者
‧comic strip:連環漫畫
‧nostalgia:懷舊

延伸閱讀:

德國‧聆聽雲中幻想樂
德國‧為了音樂而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