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冰川湖一夜消失


(智利)智利南部的巴塔哥尼亞(Patagonia)卡謝特2號冰川湖(Lake Cachet II)在短短24小時內消失了,偌大的湖床只留下一些大水坑和厚冰塊。卡謝特湖的水源來自北方巴塔哥尼亞冰原的科洛尼亞冰河(Colonia Glacier),位處首都聖地牙哥(Santiago)以南約2000公里(約1250英里)。

冰川一般上形同貯存水源的水壩,但全球溫度上升卻造成其冰壁變得脆弱。今年分別於1月27日和3月31日,湖水在冰壁和岩石間沖開一條隧道,卡謝特2號冰川湖兩億立方升的水隨著隧道湧入貝克河(Baker river),河水流量在短短幾小時內暴漲超過3倍,而面積達5平方公里(約2平方英里)的卡謝特湖床則空空如也。

自2008年開始,卡謝特冰川湖就曾經流乾了11次,而專家相信在全球持續暖化的情況下,此現象將有增無減。科學研究中心(CES)冰河學家卡莎莎(Gino Casassa)說:“現有的氣候模式已經預告,當溫度上升時,這種所謂‘冰湖潰洪’(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GLOFs)的現象會發生得更頻繁。”卡莎莎是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的成員之一,她告訴記者,從1986年到2010年1月之間,智利已經發生了53宗類似的湖泊乾涸事件,且近年發生的頻率更高。

今年3月卡謝特湖流失殆盡時,科學研究中心助理凱蓮(Daniela Carrion)和一群研究小組正在科洛尼亞冰河紮營觀測。凱蓮告訴記者:“我們一覺醒來,就發現山谷發生了變化。我們走過的道路已經氾濫,整個區域盡是大塊厚冰。”據普通水利董事會的報告,卡謝特湖的湖水流失後,整體水位下降了31公尺(約90尺)。此機構一般利用衛星數據來監督智利的湖面水平。湖水開始傾瀉後將啟動警報系統,而附近的居民會有8小時的時間收拾細軟,帶著家畜逃到高處。

智利南部的田帕諾湖(Tempanos Lake)也曾於2007年5月以類似的方式流失。護林員在拯救瀕臨絕種的馬駝鹿(huemul)時,意外發現所經之處乃是一座空蕩蕩的湖泊。10平方公里的湖床上都是浮冰,絲毫不見水的蹤跡。這座湖的水源也來自另一座冰川,護林員在當年4月份​​拜訪田帕諾湖時,湖水依然滿盈;然而到了7月份,一群科學家和海軍軍官飛越此區域時發現,湖泊才正要開始重新注滿水源。

卡莎莎說,“冰湖潰洪”並不僅於巴塔哥尼亞,這種現象也曾在喜馬拉雅山和冰島發生,後者乃因火山活動所引起。2010年4月,在全球暖化、溫度持續上升的情況下,秘魯的華坎冰河(Hualcan glacier)中一塊面積約一座城市大小的大冰斷裂崩落,並滑脫至高山湖泊,造成強大破壞性的災難。秘魯區域民防局長維拉斯科(Cesar Velasco)告訴安迪那通訊社(Andina news agency),大冰的衝擊掀起了滔天巨浪,衝過防洪堤,引發的土石海嘯瞬間淹沒卡瓦茲鎮(Carhuaz)北部區域一座鄉村,毀壞超過20所房屋,導致50人無家可歸。2009年國家銀行的報告顯示,過去35年,秘魯的冰河融化了22%,間接導致沿岸居民損失近12%的淡水量。(原文:法新社)

英文版:Chile\'s vanishing Patagonian lake



你知道嗎?

巴塔哥尼亞(Patagonia)一般是指南美洲安第斯(Andes)山脈以東,科羅拉多河(Colorado River)以南的地區;主要位於阿根廷境內,小部份屬於智利。巴塔哥尼亞的地形以1000公尺上下的高原以及窄小的海岸平原為主,各河流發源於安地斯山,向東流入大西洋,切割成河谷,但因當地雨量不多,河流大多屬於間歇河,南部有許多冰河地形如峽灣等。

巴塔哥尼亞屬於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一方面位處於西風帶的背風面,一方面受沿岸的福克蘭寒流的影響,因此氣候寒冷乾燥,全年雨量在90-450毫米之間,年均溫在6-20℃,愈往南部更寒冷且雨量愈少,大多地區形成荒漠,被稱作巴塔哥尼亞沙漠。受氣候的影響,當地農業並不發達,北部有河水灌溉處可生產水果、橄欖等;南部則植物稀少;西北部高原有石油、鐵、錳等礦產。(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最後修訂於2012年4月26日)

中英對照:

‧Santiago:【地名】聖地亞哥(智利首都)
‧Patagonia:【地名】巴塔哥尼亞(南美洲一地區)
‧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GLOF):冰湖潰洪/冰川湖洪水爆發
‧ice field:冰原(浮於海面上、直徑大於8公里的平板形冰)
‧glacier:冰河/冰川
‧ice floe:冰川/大片浮冰
‧puddle:水坑/水窪
‧levee:堤
‧glaciologist:冰河學家
‧forest ranger:護林員
‧huemul:馬駝鹿

延伸閱讀:

智利‧野花沙漠中鬥艷
智利‧礦工獲救一年後
智利‧單親媽媽的銅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