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閉症機率漸增


(美國)布蘭頓(Brandon)一歲半時,還在墊著腳尖學走路,雙手重重地垂下,也不會說話。有一次,他把玩具車翻轉過來,不停地轉動它的輪子,卻不像在真正地玩,他的母親米雪.蒙塔內斯(Michele Montanez)知道當中有點不對勁了。

米雪的朋友建議她帶布蘭頓去做醫療檢查。檢驗結果證實了她的疑慮——孩子患有自閉症,這是一種由神經發育成長失調而導致的情緒表達障礙及其他行為偏差。“心突然沉入谷底”,是米雪第一次聽到診斷結果時的感覺。她說:“我想,作為父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的孩子是不是永遠不會跟我說話了?我的小孩會抱我、說他愛我嗎?”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最近發佈的研究報告指出,小孩患上自閉症的情況逐漸普遍增多。在美國,88名小孩之中就有一人被診斷患上自閉症,比起2002年增長了78%。自閉症研究小組“Autism Speaks”透露,現今孩童患上自閉症的情況,比糖尿病、癌症、愛滋病、大腦性癱瘓和唐氏綜合症等更多。

“自閉症科學事務”(Scientific Affairs for Autism Speaks)副主席安迪斯(Andy Shih)解釋,科學家和醫生仍嘗試尋找明確的病因。他說:“我們的初步檢驗結果認為,雙親年齡、出生體重過輕以及早產都有可能導致自閉症。而農藥及工業化學也可能是其中原因。在這個國家,自閉症已經達到流行病的程度了。”

布蘭頓在度過兩歲生日的數個星期前,開始接受大量的治療療程,每日行程包括語言療法、職業療法和物理治療,待他再長大些,還會開始進行行為治療。終於,他開始說話了。對他媽媽而言,可說是放下了心中的大石。米雪說:“當他一開始說話,他就真的在說話。”就像大多數的自閉兒一樣,布蘭頓從完全不會說話變成一直在說話。他會含糊地重複在電視節目上學習到的字眼,也會模仿企鵝的叫聲,那是他最愛的動物。

隨著布蘭頓日漸長大,他慢慢地能與人溝通及進行簡短對話。如今他9歲了,在由國家資助的自閉症孩童和青少年特殊學校上課。每一班級有8名學生、一名導師和兩名助理。在學校裡,他們除了學習基本科目如數學、閱讀及書寫外,還會學習烹飪、清理公寓及洗衣等生活技巧。

經過數年的行為治療,布蘭頓適應得很好。他如今會告訴媽媽,他在學校裡做了什麼,還有誰是他的朋友。米雪說:“我們很幸運,並不是每個自閉兒都能適應社會及表達情緒。讓我最感心痛的,就是與自己的小孩坐在一起,將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他,但卻無法得知,孩子是否知道我愛他。”

她希望前述的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報告能夠啟發更多的研究,找出確實導致自閉症的原因。她認為,社會也必須提高警覺並關注越來越多的自閉症孩童及青年。她續說:“我們必須讓他們融入社會。十年以內,那又會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她堅信,只要給予正面的支持,自閉兒也能夠加入勞動大軍,並獨立自主地生活。

研究小組目前與雇主們合作,為自閉症人士尋找適當的工作。當中不少人具有高專注力,能夠勝任反复性的任務。米雪希望自閉症的課題能夠獲得正視。她說:“我們必須讓我們的小孩長大以後在這個世界上生存。而依目前來說,一切還不足夠。”(原文:新華社)



你知道嗎?

自閉症(Autism),又稱孤獨症,其病症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美國國家精神衛生學院總計男性患自閉症的比率,比女性高三至四倍,但女性發病時病症會較男性嚴重。

自閉症的病因仍然未知,很多研究人員懷疑自閉症是由基因控制,再由環境因素觸發。英國倫敦大學伯克貝克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今年1月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對於幾個月大的嬰兒來說,只要測量他們在某些情形下的腦電波變化情況,就能預知他們以後患自閉症的風險。

研究人員對100多名6個月到10個月大的嬰兒進行測試,在這些嬰兒眼前交替展示兩種圖片。在嬰兒看來,一種圖片上的人是直接看著自己的,而另一種圖片上的人是看著別處的。同時進行的腦電波測量顯示,在交替觀看這兩種圖片時,嬰兒們的腦電波會出現變化,但不同嬰兒的變化幅度不盡相同。

對這些嬰兒的跟蹤研究一直持續到他們3歲的時候,其中部份嬰兒後來出現了自閉症症狀。分析顯示,在測試時腦電波變化幅度較大的嬰兒,後來患自閉症的風險較低;而在測試時腦電波變化幅度很小的嬰兒,後來患自閉症的風險較高。

進行研究的馬克約翰遜教授說,患自閉症的孩子通常要到一兩歲時才在行為上顯示出某些跡象。有觀點認為,如果能更早識別出自閉症高風險的孩子,通過專門的訓練計劃來干預治療,可以有效改善自閉症症狀。(資料來源:新華社/維基百科,最後修訂於2012年4月26日)

延伸閱讀:

大馬‧自閉兒非凡人生
中國‧小房子藏大愛心